由二十世紀開始,不少基督教差會致力在新界地區的傳教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新界地區的教會數目,數量已接近港島。為了滿足新界地區信徒的需要,多個華人基督教墳場從二十世紀十至二十年代先後在荃灣、粉嶺、長洲、屯門及沙田設立。
新界傳道會於1930年向政府申請井頭中村地段設立專場,佔地1萬平方呎。1933年起,新界傳道會歸入中華基督教會廣東協會第六區會,1953年第六區會正式易名香港區會。
1960年,香港區會授權屯門堂管理及運用該墳地。雖然有墳場使用守則,但在山坡一段的墓地可以看見有非基督教的中式拜祭儀式,例如燃點紅色臘燭及以中國傳統模式建築的墓地。
雖然墳場面積不算大,但場內已有兩位宣教師的墓地。
「鍾懷新宣教師之墓」。早於1900年聖公會已由主教帶領神學生到青山(屯門)傳教。幾經努力,有數家人信教。早期輪流在教友家中崇拜,後來幾家人包括鄭瑞隆、宋居仁、鍾德芳、梁廷業、朱道生及鍾懷新(1867-1928年)等在屯門青山山麓坳仔地方建一竹寮作崇拜之用。1930年聖公會派李求恩牧師負責主持聖餐及值理會會議工作。1936年2月16日成立青山聖彼得堂。教堂由何啟等人捐款在同年建成。網上有關他的歷史所知不多。
今天的墓碑是2011年重修。
墳場入口位置為一梁氏家族的墓地。其中一個墓碑上的是梁廷業先生。他曾為聖公會青山的信徒,不知何故,後來轉投中華基督教會並曾經為屯門堂堂會主席。可惜網上資料並不太多。這四個墳地是在墳場內少數而且當中有女士刻有生平事跡的墓碑,但不少碑文已看不清楚。
這位置是一位周氏家族的墓地,他們對中華基督教會在元朗的發展出了一點支持。據網頁資料,新界第一間基督教教堂位於元朗,最早的基督教福音堂「元朗堂」在英國接管新界後(1898年)於元朗舊墟設立,教會在堂內開設真光書室女校方便傳教,亦是元朗真光學校前身。教會於1919年擴建堂校並易名為「中華基督教會元朗堂」,隨著教會發展,元朗堂遷至擊壤村旁(已經因新市鎮發展拆卸,只留下擊壤路)。當時是單層式瓦頂建築,於1997年元朗堂用作發展幼兒園和青年中心用途, 元朗堂教友周永康慷慨捐一千萬元以其去世夫人周宋主愛命名。 2000年12月周宋主愛幼兒園落成啟用。墓碑上的周福四即周永康。旁為其妻周宋主愛之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