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3日 星期二

大圍的玉山艸堂

香港有不少隱沒於都市的歷史建築。在沙田大圍附近的銅鑼灣山路入口,有一座被樹木遮蓋的古老建築。沿屋下石圍牆旁的小路向上走,再踏上石級,便可看見門眉上有石鑿成「玉山艸堂」四字而重門深鎖的古老宅第。「艸」是像型字,即「草」,所以是謙稱「草堂」,草廬,常指隱者所居的簡陋茅屋。


「玉山艸堂」由晚清官員陳伯陶先生所寫。註




玉山艸堂的歷史跟位於附近山上的李玉山伉儷墓息息相關。李玉山伉儷墓建於1915 年,其後約於1918 年建成玉山艸堂,為前往李玉山伉儷墓拜祭先人的李氏家族後人提供歇息之處。該處另有小徑從玉山艸堂通往李玉山伉儷墓。玉山艸堂由李瑞琴(18711953)所建,並以其父李玉山命名,李氏與其妻合葬於墓內。


相片來源:古物古蹟辦事處網頁


相片來源:古物古蹟辦事處網頁

要了解內部建築,只能靠由古物古蹟辦事處所拍攝的相片草堂糅合中西的建築風格,見證了二、三十年代中西文化交融的情況,稱為「中國文藝復興式」建築。現在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面向松嶺路入口有一矮閘,上面寫有英文 “Li Cottage”,從而得知這荒廢古屋來頭應該不少。






































圍牆上有一塊碑文,刻鑿的字體已經模糊,但隱約可以看見「大埔理民府」的字。由於表面曾鬆上紅色油漆,相信有人曾經進行托印。





































另一塊碑石位於小路外的植陂上,同樣因風雨而令字體模糊,只能隱約看見「大清」二字。


李瑞琴先生即李炳先生。他諱炳,字瑞琴,廣東五華縣大布鄉人,幼隨父李玉山先生遷居香港,從事建築業,獲得不少政府工程合約。

李先生對於社會慈善事業不遺餘力,例如如倡辦深水埔公立醫局、捐地建設深水埔市場、組設九龍四約輪船公司。另外他有份倡建華人永遠墳場。他亦先後舉任保良局及東華醫院總理。1921年港英政府為此授予李先生太平紳士之位。1921324日港督司徒拔委任他為其中一位有關香港工廠童工問題的調查專員(Commissioner)。李先生了解教育為立國之本,支持興學育才。在香港及國內支持興辦教育無不悉力以赴,如香港大學之創立、廣州中山大學之遷建、五華紫金山學校肇始。他又創立崇正總會,設立義學及中學。其後人捐款以他之名創建建九龍婦女福利會李炳紀念學校及聖公會李炳紀念中學。不過為時人津津樂道的,卻是積極保護宋皇臺古蹟之舉。

(資料參考:聖公會李炳中學網頁及《高山景行 -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的建立與相關人物》,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出版)



註:陳伯陶先生生於東莞縣城家中。五歲啟蒙,六歲時,其父故交、學者陳澧主講東莞石龍溪書院,陳伯陶先生因拜陳澧先生為師。光緒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殿試高中第一甲第三名(探花),賜進士及第,任翰林院編修、文淵閣校理、武英殿協修、雲南貴州副考官、南書房行走、江寧提學使等職。清亡後不再為官,專心著述。民國十九年(1930年)820日在九龍寓所病逝,年75歲。賜諡「文良」。


2 則留言:

  1. 偶爾到訪,室內空空,只餘吊燈和牌扁兩個
    墓地好大,滄海桑田。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