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九龍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九龍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12月11日 星期二

香港科學館正舉辦「匠心獨運 — 鐘錶珍寶展」


明末清初,西方傳教士將可靠和最方便的西洋鐘錶計時器傳入中國。由於這些「新產品」設計精巧,不但報時準確,還設置了很多機械裝置,待上弦啟動後,音樂隨之響起,裝飾的鳥獸不斷來回走動,花旋人轉,令人目不暇給,因此清代皇室特別喜愛這些機械鐘錶,大量收藏,作為裝飾擺設。其後清宮內更設置造辦處,開始製作機械鐘錶,並由最初的仿製,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和設計。

2017年7月29日 星期六

上海街的改變與手工業及舊行業


上海街是九龍其中一條特別的街道。它早年特別是向油麻地以南曾經繁華過,今天又顯得平靜而轉向落寞。我在兒時常與家人外出到九龍便經常在上海街乘巴士回元朗的家。

2017年7月7日 星期五

香港歷史博物館- 萬壽載德-清宮帝后誕辰慶典展覽 (一)


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收藏之多,為香港的展覽提供了不同的主題。今次乘香港回歸二十年,在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行以帝后大壽為題的展覽。清室非常重視皇帝的壽辰,認為皇帝長壽是大德在身、治國有成的標誌;與元旦、冬至同定為宮中三大節日。到康熙的六旬萬壽慶典,開啓了清宮隆重慶祝萬壽之例;此後,乾隆帝的生母崇慶皇太后、乾隆帝、嘉慶帝和慈禧太后都有大事慶祝其萬壽。

 

 
 
 

在博物館放上不同的故宮樂器,歡迎大家到來:木彩畫小祝、金漆彩畫搏拊鼓、碧編磬、銅鍍金編鐘、木紅漆竹管排簫和木彩畫敔。

 
展廳入口已見顯眼的刺繡康熙帝御筆「萬壽無疆」匾(康熙十八年(1679))。康熙為祖母孝莊文皇后賀壽製作的「萬壽無疆」刺繡匾,字體由康熙親題,匾的上下及兩側分別共繡有十二條和四條金龍。這句話追溯至西周時期(公元前十一世至公元前七七一年)。出自《詩經》的《豳風·七月》「稱彼兕觥,萬壽無疆」和《小雅·鹿嗚之什·天保》「君曰:『卜爾,萬壽無疆。』」,意思指祝願人長壽無盡,後世遂用作祝賀生辰的祝賀語。
 
 
康熙畫像。

 
乾隆畫像。

 
慈禧太后。

從清宮的慶壽傳統,有不少有關器物。


 
剔紅八仙圖盒(乾隆年間)。從前賀壽常出現八仙圖案甚至八仙像。

 
吉祥圖案的五彩蝴紋瓶(康熙)()及蝠紋胡蘆瓶(乾隆)()

 
象牙雕桃蝠紋蓋碗一對(清朝)

場內展示清宮祝壽有關文獻。
 


碧玉慈禧太后徽冊。

 
慈禧太后印章。

 
記載乾隆八十大壽的《八旬萬壽盛典》及乾隆六十大壽的《萬壽盛典初集》。


 
緙絲弘曆御製董誥書《五福五代堂記》卷(乾隆五十一年 1786)。五福五代堂所在的景福宮是康熙帝為奉養嫡母的仁憲皇太后所建,也是乾帝執滿六十年歸政之處。承蒙上天眷顧,乾隆帝喜得玄孫,五代同堂,於是題匾景福宮為「五福五代堂」,並寫《五福五代堂記》,以茲紀帝認為,自能獲此福氣,就要將長壽、富貴、健安寧、美德、善終這五福賜百姓。這五福五代堂也是希望子孫後世能以此為念,勤勉謹慎,永保福澤綿長。

彩圖是仁壽殿前支塔殿式萬壽筵宴彩棚立樣圖。是光緒二十年,籌辦慈禧太后六十大壽,於頤和園仁壽殿前搭建之彩棚正立面及側面立樣圖樣。

 
光緒青花嬰戲圖碗,是慈禧太后七旬萬壽慶典燒造。

 
光緒款萬壽無疆八寸盤,是專為慈禧太后萬壽慶典燒造。

 
人物壽字圖軸(光緒九年)為慈禧太后諭令宮畫家為她在光緒十年的五旬萬壽製。圖繪有「金母」即西王母,是天界眾女仙之首,具有崇高無尚的地位。當時正是慈禧獨攬朝政不久之時,在人間擁有至尊地位。因此,該畫軸是以「瑤池金母」為主題,為慈禧賀壽。

 
百蝶壽字圖軸(晚清十九世)。古人以蝴蝶比喻高壽。

 
紫漆描金嵌玉石花卉紋方型委角盒。寓意豐富,如大吉大利、多子多孫、吉慶有餘、常青不老、福壽安康。

 
紅漆描金福壽紋盒(清朝)。盒圖形,繪蝙蝠飛舞,喻意福壽雙全。

 
青田石「元音壽碟」組印,為大臣金簡、和坤在乾八旬萬壽獻給乾帝。

 
胡開文「大富貴亦壽考」五色墨(光緒)。胡開文為一間墨店將此物進貢朝中。


象牙管紅木斗方羊毫提筆意(乾隆)。碧玉八仙慶壽圖筆筒()。瑪瑙福壽靈鶴紋筆架()

 
金漆山水樓閣桃式盒兩個(清朝)

 
金紫檀木框桂樹掛屏(乾隆)


 
紫檀木掛屏(乾隆)。是乾隆帝萬壽節時貢品。


 
青花萬壽字紋大瓶(康熙(1662-1722))。由景德鎮御窰廠製,上面寫上一萬個壽字。

 
剔紅八仙祝壽圖如意()

 
銅鍍金八仙轉花鐘(十八世紀)

 
紫檀座玉石蓬萊仙境(光緒(1875-1908))

2017年5月28日 星期日

舊區的街頭壁畫


早年香港有一段時間出現塗鴉並且因得不到地點上物主的同意而成為垢病。

 
近年有一個藝術團體HKwalls發動本地和海外藝術家,在得到建築物業主同意下,因地構思,將圖像直接繪於外牆上,向大眾展示原創的街頭藝術文化。地點多在舊區中。
 
最近我便到中上環走訪了一批牆上壁畫,不過我相信仍有一些壁畫未被找到。查看資料,第一批共17幅作品於2014年在上環面世,翌年再在中上環和赤柱市集增加五十多幅畫作,為平淡的老區增添姿采,經過該處的人都眼前一亮。

 
較多人發現及拍攝的是位於嘉咸街與荷李活道交界的大廈圖案壁畫。


 
在荷李活道75號一座大廈旁的後巷,竟然被我發現有一間餐廳外牆的壁畫。
 
 
在荷李活道一 定找到這酒店壁畫吧。


 


鴨巴甸街亦可找到壁畫。

在荷李活道及水池巷沿梯級走,亦可找到不少壁
 
旅發局今年四月推出「舊城中環」計劃,設計五條漫步中上環的路線,帶領遊人鑽進小街巷里,同時介紹了部分街頭壁畫,包括嘉咸街近荷李活道的唐樓群、嘉咸街與士丹頓街交界的曼哈頓式建築群、伊利近街大牌檔牆上的酒吧,還有水池巷富有動感的李小龍像等。大家可以觀看有關的網頁:

 

之後,我亦在油蔴地上海街找到另一幅佔整座大廈外牆的壁畫。

 
即使在油蔴地果欄的店舖捲閘亦有繪畫,只可惜欠缺保養,現在難以觀看。

其實灣仔及黃竹坑工廠區亦會找到壁畫。

 
遠在卜澳(背澳)公立學校亦有一幅壁畫。

今天在街上出現的壁畫較早年的壁畫「塗鴉」較有水準,較有藝術色彩,題材亦更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