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台北教會,位於台北市新生南路二段26號。祟拜日為星期六,所以星期日關門。
台北清真寺位於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是伊斯蘭教於台灣最著名且重要的禮拜場所。它落成於1960年4月13日,由中華民國與沙烏地阿拉伯共同籌募興建。台北清真寺採用阿拉伯建築設計,並參照伊斯蘭教法規定。建物含圓頂禮拜大殿、洗淨水房、圓柱拱環長廊、喚拜尖塔與庭院圍籬等。1999年6月29日,台北市政府正式將該寺定為台北市定古蹟。
台北市召會第三聚會所,位於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41巷1號。網上就台北市召會的建立及歷史資料並不多。維基百科顯示1946年日本戰敗以後,陸續有來自中國大陸「地方教會」(現稱「召會」)的信徒遷居到台灣,開始在一起禱告、讀經;1947年5月,開始舉行擘餅聚會,是臺北市召會的開端。
1948年中國大陸政局變化前夕,原煙台教會的長老趙靜懷、張晤晨、孫豐露、劉效良,都移居台灣,使得臺北市召會的根基大大加強。不久南京教會的長老張郁嵐也到台灣。1949年,倪柝聲設立上述幾人為臺北教會的長老。
1949年初,臺北常聚會的信徒不足100人。這一年5月,李常受受倪柝聲指示,全家來到臺北,從8月開始大傳福音,到年底聚會人數達到900人。幾年內人數又增加到數萬人。
按台北市召會網站解釋,『召會』一辭與『教會』在聖經中的希臘原文係同字-ekklesia。ek就是『出來』,kaleo是蒙召的引伸辭;因此這辭的意思乃是『蒙召出來的會眾』,最好譯為『召會』。
『教會』這辭起初的使用,乃當初西教士到中國來時,認為他們是來傳教,所以稱信徒的聚集為教會,亦即宗教的聚會。其對應的英文是『church』,有的字典說是禮拜堂,是基督徒聚集的地方;亦有的說,基督徒是一個團體,名為church。主後一八二八年,弟兄們(Brethren)在英國被興起,領頭的達祕弟兄清楚看見這個啟示,在他的聖經譯本裏,不用church而改用assembly,用以指基督徒的聚集,就是召會。到了二十世紀,在中國,陸續有基督徒使用『召會』一辭。
臺北市召會承襲宗教改革以來基督徒的信仰,強調唯獨聖經。因此他們不強調信經,也不接受因為基督教或天主教傳統或習俗而與聖經違背的神學。
在大安區其他地點亦有基督教及天主教教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