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本地資本銀行可謂買小見小。今年永亨銀行被新加坡資本的華僑銀行收購,改名為「華僑永亨銀行」。
永亨銀行原名永亨銀號,由原董事長馮堯敬先生於1937年在廣州市西關十三行創立,最初是經營金銀找換業務。二次大戰後,永亨銀號在香港重整業務,1945年在香港重新建立,初期有員工19人。經過一段有系統發展之後,永亨銀行於1960年獲香港政府發給銀行牌照,並註冊成立為永亨銀行。1979年,將總行拆卸重建為樓高廿層之總行大廈,作為擴展之用。
1993年7月,永亨銀行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1997年,廣州代表處成立。2000年,上海代表處成立,並於2005年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升格為上海分行,是CEPA之後首批獲准在上海開設分行的港資銀行之一。
2004年8月,永亨銀行正式完成併購原由孔氏家族及日本第一勸業銀行(即現在的瑞穗銀行)持有的浙江第一銀行。
2007年1月收購一家分期付款購買及租賃融資企業——英利信用財務有限公司。
2007年6月1日,在深圳成立法人銀行永亨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是永亨銀行有限公司全資擁有的附屬銀行,辦公地點位於羅湖區地王大廈。同年在廣州開設分行。
2014年10月1日,永亨銀行更名為華僑永亨銀行。
香港由二十世紀起至八十年代有不少本地華資銀號/銀行成立,可惜不是因財務問題倒閉,就是被外資銀行收購。
永亨銀行跟李氏的東亞銀行、伍氏的永隆銀行(現已被招商銀行收購)、何氏的恆生銀行(現已成為滙豐銀行集團成員)、王氏的大新銀行及馬氏的大生銀行等,都是傳統本地華資銀行的佼佼者。
時移勢易,隨著一輪又一輪的金融風暴,加上金融市場全球化、自由化的大環境,中港兩地經濟融合,以至國際化的金融監管趨勢,令到本地華資銀行的營運面對嚴峻挑戰,需要符合「大」的原則,才可以有更大的發展及生存空間。所以,在二十世紀初,金管局亦樂意充當「媒人」,鼓勵銀行壯大合併,這些發展都是香港銀行業的必然趨勢。隨著中港關係越來越密切,順理成章,內地金融機構染指本地銀行業,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所以香港華資銀行業的前景如何發展,大家心裡有數。
(資料來源:網上維基百科及2013年9月25日信報論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