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9日 星期二

九龍加多利山(Kadoorie Hill)

香港以人名命名的山或地區並不多,例如香港島有黃竹坑的壽臣山以紀念華人富商周壽臣,在九龍則有加多利山(Kadoorie Hill),以紀念猶太人富商嘉道理家族,「加多利」只是釋音。

加多利山上有兩條街道:「嘉道理道」和「布力架街」,以紀開發加多利山的兩位人物:布力架(Jose Pedro Braga)及艾利‧嘉道理(Elle Kadoorie)

從亞皆老街交界向東北方望向嘉道理道。(2011年拍攝)

從嘉道理道12A外向東北偏東方望向嘉道理道。(2011年拍攝)

從嘉道理道26號外向東北方望向嘉道理道。(2011年拍攝)

布力架街15號及36A外的布力架街。(2011年拍攝)

布力架街與嘉道理道之間的嘉蘭別墅(2011年拍攝)


布力架街1號外的布力架街。(2011年拍攝)

布力架是出生於香港的澳門土生葡萄牙裔商人、傳媒工作者及政治家,曾任立法局首位葡籍非官守議員、潔淨局非官守局紳、以及中華電力有限公司主席等職。他亦是建新營造有限公司(Hong Kong Engineering & Construction Co.)主席,公司的控股權屬於艾利‧嘉道理。艾利‧嘉道理的家族是原居巴格達的猶太人,後移居香港,是著名慈善家,1926年榮獲英國二級爵士,香港中華電力有限公司創辦人。

1931年未開發前的加多利山。(相片來自Kadoorie Estate 網頁)


他們兩人當時兩人對九龍的發展潛力都感到樂觀。1931年底,建新營造以三十二萬六千元投得界限街以南最後一幅可供發展的荒山土段,準備建造一座花園城市。

1937年先落成三幢洋房、一座平房和六間半相連的洋房。



嘉道理道12號及12A(2011年拍攝)

嘉道理道19號。(2011年拍攝)

嘉道理道42號及42B(2011年拍攝)

第二次大戰日軍佔領香港,計劃一度中止。戰後由英軍和皇家空軍入住。1946年開始民用。至五十年代再大規模開發,1959年年底共建了57間洋房。


洋房設計都很相似,但其中嘉道理道20號有一間白色的圓型外牆房屋,設計簡潔,據說是由羅蘭士.嘉道理(Lawrance Kadoorie)設計。現今嘉道理家族在這個佔地八公頃的山頭擁有85幢房子,均作出租用途,當中大部分是長期住客,據說有些已入住超過30年。早年加多利山的周圍是葡人聚居的地方,加多利山上住了不少社會地位較高的葡人,何文田勝利道、梭椏道一帶則是較普通的葡人居住。

加多利山建滿洋房,綠樹林蔭,環境寧靜,自成一角。整座加多利山大多是洋房,唯獨有一幢聖佐治閣(St George Court)有多層。這4公頃地是拔萃男書院(男拔)理的。當年男拔從般咸道搬過來,要賣掉港島那幅地。可惜當時正值省港大罷工,該買家破產了!於是我們缺錢建九龍新校。



由太子道望向拔萃男書院建築地盤及九龍塘花園城市。右上方是加多利山。

雪上加霜的是,1927年,英軍派了一隊shanghai defense force過來,聲稱是由英國路經香港到上海的,卻在香港逗留了一年。他們徵用男拔校舍作軍營,男拔則搬去旺角警署。後來英軍因地方不夠,為男拔建新校舍,但他們卻要向學校徵收建築費!迫於無奈,為了還款,男拔將一幅4公頃的地賣了給嘉道理家族。因為這幅土地用途不同、不受政府限制,所以最後建成高層的聖佐治閣的位置。


嘉道理道81A85號聖佐治閣。(2014年拍攝)

(資料參考:The Kadoorie Estate http://www.thekadoorieestate.com/about/history/index.php?lang=c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