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6日 星期三

從鰂魚涌及西灣河的「太」字樓宇談起太古洋行在鰂魚涌的發展(三)




鰂魚涌曾建有太古水塘,共有三個分塘,位於太古船塢以南康山一帶,分別於1884年、1893年及1895年興建,容量為1100萬加 侖、3000萬加侖及1.377億加侖,為昔日太古糖廠及船塢供水。太古一號水塘及太古二號水塘位於康怡花園以南山坡。最北一個分塘為太古三號水塘,位於康景花園現址,柏架山南麓的雨水會 經過引水道收集,並向北流入水塘。附近今天寶峰園的位置曾另築一條堤壩蓄水,水塘覆蓋現在逸樺園、太吉樓、太明樓 及太古小學一帶,惟至上世紀六十年代已消失。太吉樓、太明樓亦曾是太古員工宿舍,在1966年落成。


太吉樓 (2012年拍攝)


太明樓及逸樺樓(右) (2012年拍攝)

太古小學的後門現在位於太吉樓及太明樓之間,正門在英皇道。
太古小學於
192329由香港太古集團創辦,為員工子女提供普及教育。當時沒有正式的校舍,教師授課只在船塢的一小室內進行,名為太古義學。早年入讀者均是太古的員工子女,而且免費。當時香港政府提供官辦教育有限,教會扮演一個重要角式,而民間多以義學形式向兒童提供教育。直到1947年,太古小學(為太古的第一間校舍,即位於現時鰂魚涌市政大廈一帶)終於落成啟用,才擁有第一間校舍。同年接受了政府的津貼,成為津貼小學,開始為不同年齡的學童提供高質素的教育。

 

至於位於鰂魚涌基利路的校舍,則在19661028啟用,由當時輔政司祁濟時主持開幕儀式。而太古小學亦已於2002 9月遷往英皇道的新校舍,繼續為區內學童提供教育。(太古小學部份資料來源:太古學校網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