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洋行為太古船塢的工人,在附近的西灣河及鰂魚涌一帶興建宿舍,全部均以太字來命名。時至今天,有四座住宅分別是太成樓、太就樓、太興樓及太隆樓仍位於鰂魚涌街盡頭兩旁。
徙鰂魚涌道望向太成樓(左)及太就樓(右)。 (2012年5月拍攝)
四座樓宇的名稱,取意為「成就」、「興隆」。每座有十層, 每層有16個單位,在1960年落成,至今已有52年樓齡。太成樓及太就樓為當年船塢工人之宿舍,太興樓及太隆樓則為糖廠工人所住。走進四座舊樓之間, 人便彷彿置身圍城當中,被一座座高樓大廈所築起的城牆包圍。所謂的「城牆」, 分別為「康惠花園」(北)、「康景花園」(南)及「南豐新邨」(東),而西面為山丘。
四座樓宇的名稱,取意為「成就」、「興隆」。每座有十層, 每層有16個單位,在1960年落成,至今已有52年樓齡。太成樓及太就樓為當年船塢工人之宿舍,太興樓及太隆樓則為糖廠工人所住。走進四座舊樓之間, 人便彷彿置身圍城當中,被一座座高樓大廈所築起的城牆包圍。所謂的「城牆」, 分別為「康惠花園」(北)、「康景花園」(南)及「南豐新邨」(東),而西面為山丘。
太成樓。 (2012年5月拍攝)
太就樓。 (2012年5月拍攝)
太興樓。 (2012年5月拍攝)
太隆樓。 (2012年5月拍攝)
太隆樓旁的福德祠。 (2012年5月拍攝)
太古船塢在1978年結業,其後與黃埔船塢合併成香港聯合船塢,並於青衣海域運作。太古船塢的原址則發展為今日的太古城。工人宿舍包括「成就」、「興隆」等則隨太古船塢的解散而作私人樓出售,有些出售給太古廠工人,也有些被外人買下, 現時於太就樓底層經營士多的周老闆,就是於32年前買入士多舖位以及太隆樓其中一個單位的「外來客」。
太就樓地下的士多。 (2012年5月拍攝)
前工人宿舍南面現時為康景花園,於1988年建成,從前為「太古水塘」 ,主要為太古集團旗下位於鰂魚涌的工廠提供用水。
鰂魚涌街盡頭的康景花園原為太古水塘。 (2012年5月拍攝)
太古水塘共有三個分塘,位於太古 船塢以南康山一帶,分別於1884年、1893年及1895年興建,容量為1100萬加 侖、3000萬加侖及1.377億加侖。太古一號水塘及太古二號水塘位於康怡花園以南山坡。最北一個分塘為太古三號水塘,位於康景花園現址,柏架山南麓的雨水會 經過引水道收集,並向北流入水塘。水塘主壩位於北面,壩後建有溢洪道,多餘的水會經位於現鰂魚涌街的明渠及另一條和英皇道平行的明渠 (又名鰂魚涌,街道亦因此而命名為鰂魚涌街),折入芬尼街後流進維多利亞港。一九八七年,水塘被填平,並建為住宅。因此四座舊樓的最底層住宅及商鋪均離地面約兩至 三米, 以確保「水浸」時不會影響民居。
附近寶峰園的位置曾另築一條堤壩蓄水,水塘覆蓋現在逸樺園、太吉樓、太明樓 及太古小學一帶,惟至上世紀六十年代已消失。太吉樓、太明樓亦曾是太古員工宿舍,在1966年落成。
鰂魚涌市政大廈指示牌 (2012年5月拍攝)
鰂魚涌街盡頭有一個名為 美利廣場 (Murray Place) 的變壓站。細看從前的地圖鰂魚涌街一帶名為美麗臺 (Murray Place) 。不過網上找不到名稱由來。
地圖上顯示的美利台及太古水塘。估計是戰後地圖。年
鰂魚涌 (Quarry Bay) 中文意稱石礦灣。香港開埠初期石礦灣為開採花崗石的可礦場。在海灣一帶建有黃丑仔和水井灣的小村落。1883年太古洋行在可礦灣畔購地興建糖廠。稍後,更興建規模龐大的太古船塢,並在柏架山下興建太古水塘。建築期間將柏架山的溪流以花崗石築起一條700英尺長的水渠,沿英皇道(當時是未改名前的筲箕灣道,英皇道在1935年才通車)出海。由於該條石水渠上經常有?魚出現,故稱為?魚涌;而石水渠與水塘之間的空地,亦開始有市集形成。1907年政府在該處設立街市,由英皇道通往街市的一段路稱為?魚涌街。1980年未期,街市改建為鰂魚涌市政大廈。
鰂魚涌市政大廈指示牌 (2012年5月拍攝)
鰂魚涌街盡頭有一個名為 美利廣場 (Murray Place) 的變壓站。細看從前的地圖鰂魚涌街一帶名為美麗臺 (Murray Place) 。不過網上找不到名稱由來。
地圖上顯示的美利台及太古水塘。估計是戰後地圖。年
Murray 不知與中環的美利大廈的美利有沒有關係?
回覆刪除[Brother William回覆05/15/2012 14:20:11]即 http://en.wikipedia.org/wiki/Sir_George_Murray
太古水塘以前好多人游水,所以經常發生遇溺意外
回覆刪除先多謝到訪我o既網誌呀, 你個blog內容好豐富呀, 讚!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