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3日 星期四

「刻畫人間」朱銘雕塑大展

在香港很容易便會找到台灣雕刻家朱銘以太極為題的典型黑色雕塑,地點有中環交易廣場、灣仔演藝學院、中文大學圖書館對出廣場、甚至是尖沙咀海港城。

 香港藝術博物館外及梳士巴利公園也放了朱銘的雕塑。

 





二樓的專題展覽廳內也放了朱銘的自雕頭像及早期的雕塑。


1961年朱銘迎娶同鎮女孩陳富美為妻,為愛侶雕塑的「玩沙的女孩」,為其日後知名作品之一。



 朱銘的創作生涯可分三個階段,最初是他的鄉土系列,以台灣鄉村特別是其出生地苗栗所見的人物景象為題材。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他開始創作太極系列,作品表現出天人合一的境界。上世紀八十年代他轉而探索人生問題,透過作品呈現人間百態,作品稱為人間系列。他的作品嘗試以不同物料,如海綿、銅、木、陶土、石頭等進行創作。
 鄉土系列





























朱銘的人像刻意省略人物細節,留下斧鑿痕跡,不加修飾,展現粗獷的氣魄和質樸的美感。朱銘喜歡用「縱手放意,無心而得」來形容他進行創作過程,他解釋說:「所謂『無心』,就是沒有經過思考,這是我的主張,在創作中,不必想,也不可以想!不必想,會維護住創作的單純性,因為它直截了當;不可想,則堅守了創作的嚴肅性,因為它不變質。」

 裙的故事

游泳

不鏽鋼燦亮光澤使作品反射周圍環境色調,將色彩融入光影炫人的光線裡,藝術家把對材質的敏銳觀察,轉化為創作語彙。「人間系列─游泳」注重女孩們的身體曲線,並營造出細緻的肌膚質感,透過不鏽鋼表面反射白皙光澤的特性,更顯曼妙、輕盈。藝術表現與工業技術發展息息相關,以藝術觀念為經、技術為緯,交織出材質的有機生命,讓物料本身獲得超越,提升材質蘊含的精緻感度,乃至再現材質的美感特性。



























2007年開始,朱銘「人間系列」的色彩開始轉變,轉為白色。朱銘:「以後,我的雕刻上色只用白色……,這是一種成長!」白色的色彩嚐試,抽離了朱銘以往利用彩色的說明性與裝飾性來描述作品身分與情境的表現方式,宣示著朱銘的藝術創作,將以呈現更純粹的造型世界,更力求透視本質的材質語彙為新方向。



陶土雕塑


自在人間- 立方體
朱銘說:「人類創造立方體,卻被立方體所框」。2010年朱銘積累長年以來的創作成果與經驗,經過了各類型主題的外在討論和表現之後,逐步深入人間內心的精神層面思考,進一步思索其中影響人類整體的核心因素,成為了朱銘目前所關注的最重要命題。

因此朱銘獨發創見,從一個形狀--「立方體」出發,進而論述人類文明進展下,以「立方體」此一概念,其影響所擴及之外在空間建築、制度與社會,以及人類整體深層的內在思想。最終透過「立方體」切入面相,回歸反思「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相互關係。開創朱銘首度結合人文與自然科學的跨界思維。





在香港藝術館舉行的「刻畫人間」朱銘雕塑大展中,可以一次過欣賞這三個系列共120多組雕塑,創作年份橫跨逾四十年。展覽以新的詮釋角度介紹朱銘《人間系列》的三種面向由「有情人間」、「浮世人間」再到「自在人間」。這三個境界,不僅在題材與內容有多重的轉變,從俗世的人間刻畫,最後回歸到更深層的人生哲學問題,體現了藝術家從原本關注造型,轉而進行內在的哲學性思考。展覽日期由2014/02/28-2014/06/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