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龍美孚新邨背後青山道的前荔枝角醫院,政府發展局在「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下斥資將之復修,並交予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設立「饒宗頤文化館」 (Jao Tsung-I Academy)。

該處依地形由營辦團體分為上、中、下三區。下區有三幢已經對外開放的單層紅磚建築,其中兩幢分別闢為藝術館和保育館。

藝術館主力展出國學大師(漢學家)饒宗頤教授的藝術作品及其對中國學術研究的著作。他的研究範圍非常廣泛,有上古史、甲骨學、簡帛學、經學、禮樂學、宗教學、楚辭學、史學、中外關係、敦煌學、目錄學、古典文學及中國藝術史等13大門類。
保育館介紹了荔枝角醫院這個山頭的歷史。它依山臨海而建,早在十九世紀末,該地曾設有九龍關深水埗分廠。1887年粵海關設立九龍關分關,由英國人摩根(M.t. Morgan) 出任分關稅務司。1895年,深水埗分廠改為關廠,監視海上船隻活動,其後改為鴉片驗證及商品徵稅,現今仍保留「九龍關地界」碑石。不過展覽館展出的是復製品,據職員表示原碑石搬往港大作研究。
深水埗關廠於1899年撤走。其後1900年至1910年間,英資公司在此興建華工屯舍「豬仔館」,供等候出洋打工的華工暫居。一九一○年,下區所在位置設立檢疫站,並布醫院及宿舍設施。為解決港島域多利監獄的人滿之患,1920年代建成九龍首座監獄—荔枝角監獄,囚禁男性犯人。1931年加建女子監獄,位置在今天的中區和上區。那處設有小型醫院,被譽為「模範監獄」。
1937年赤柱監獄建成後,荔枝角監獄關閉,38年改為傳染病醫院,初期專門醫治痳瘋病人,其後研究霍亂病源和診治方法。新界及九龍的病人均在荔枝角醫院接受隔離治療。1975年瑪嘉烈醫院啟用後,荔枝角醫院改為精神病療養院,照顧病情穩定的患者,及後2000年發展為長期護理院,名「荔康居」,至2004年關閉,自此空置。

大家參觀建築物時,可以感受到一種紅磚建成,配合中式瓦頂的中西混合式英國香港殖民地建築。在藝術館你可以找到舊政府建築物如舊香港仔警處、舊大澳警處也有的火爐。它在香港的亞熱帶天氣都淪為室內裝飾大於實際用途,所以在後期火爐大多被使用建築物的職員圍封。活化後才得以「重見天日」。大家留意紅磚屋內的磚牆是保留了荔枝角醫院已經鬆上的白色。
大家可以參加文化館的導賞團。網址: http://www.jtia.hk/?lang=zh

免費索取的饒宗頤文化館歷史小冊子。

這是文化館接待處售賣紀念品。當日一位曾任精神病療養院舍監的參觀者表示,小屋曾作宿舍廚房,文化館職員則指出活化前是用作放置職員/護士制服。而今天的藝術館曾是昔日宿舍的飯堂及辦公室。不過後來宿舍停止提供三餐。舍友要自行安排三餐。

荔康居的舊招牌繼續保留。
大家參觀建築物時,可以感受到一種紅磚建成,配合中式瓦頂的中西混合式英國香港殖民地建築。在藝術館你可以找到舊政府建築物如舊香港仔警處、舊大澳警處也有的火爐。它在香港的亞熱帶天氣都淪為室內裝飾大於實際用途,所以在後期火爐大多被使用建築物的職員圍封。活化後才得以「重見天日」。大家留意紅磚屋內的磚牆是保留了荔枝角醫院已經鬆上的白色。

荔枝角醫院時已經有的保安室及入口。


保安室外石牆的建造日期封條,出現斷裂便表示需要維修。

饒宗頤教授與前特首曾任權所種的兩棵樹。
當日參觀的人數並不太多,可見參與活化的團體需要多利用傳媒進行宣傳。
大家可以參加文化館的導賞團。網址: http://www.jtia.hk/?lang=zh
謝謝介紹! 我報了名參加導賞團。
回覆刪除[Bobo回覆09/07/2012 18:57:03]比較喜歡書法。
那導賞團原有三個人報了名,最後只有我一個人參加。
[版主回覆09/07/2012 09:00:12]感覺如何?
[Bobo回覆09/06/2012 11:38:04]今天下午去啊。
[版主回覆09/01/2012 10:18:44]留意饒公的佳作。
好介紹.
回覆刪除Soldier:
回覆刪除6、70年代我外婆入住過荔枝角醫院療養,當時大多收容喺絕病疾患者,似今日嘅靈實醫院,這地方對我嚟講感受良多。
THX!
Diy
美孚地鐵,那個出口比較近?!
回覆刪除[版主回覆09/07/2012 08:59:23]即港大校外進修及美孚社區中心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