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1日 星期六

初探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講名人(二)















今次繼續介紹安葬在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的名人。










 


 




 
莫仕揚、莫藻泉、莫幹生、莫慶堯

莫仕揚是太古洋行第一任買辦。他是香山縣金鼎會同村人,今屬珠海市。莫自幼頭腦靈活,聰穎過人。他走出家鄉,去廣州做生意,從底層做起,他在十三行認識一些洋人,漸通英語,亦熟洋務,很快獲得洋人另眼相看。

 

1867年英商約翰.史懷雅創立太古洋行於上海,三年後選定香港為總部。公司最初做航運生意,後來試將中國茶葉運去英國,又自英國運回針棉織品,商貿越做越大。他已留意到莫仕揚,聘他做買辦。莫仕揚到任後,大展拳腳,太古與史懷雅為之聲名大振。

 

莫仕揚兒子莫藻泉,也是一流人才。他接任第二任買辦後,於無聲處立一大功。他不費吹灰之力,將爪哇糖趕出了中國市場,從此成為太古方糖天下。他用的戰略十分簡單,只是月份牌攻勢,將月份牌印到最靚,令千家萬戶掛在家中,牌上介紹太古產品,如此而已。莫藻泉為公司創造巨大財富,還是靠建倉起碼頭得來,土地始終是無價寶。

 


莫幹生,
MBEJP (1882年-19581226),字履賢,名應才,號幹生,1917年至1931年任太古洋行買辦。

 

莫幹生來自莫仕揚家族,與祖父莫仕揚和父親莫藻泉三代均任太古洋行買辦,橫跨前後61年。在買辦任內,莫幹生協助太古拓展業務,使之在1920年代一躍而成香港數一數二的英資洋行。不過,莫幹生也透過太古糖業囤積居奇,從中賺取600萬至700萬港元的鉅額利潤。他透過太古糖業從中取利的做法引來太古大股東施懷雅家族的注意,促使太古方面展開調查,最終迫使他在1929年賠償25萬港元和解,至1931年再被迫辭任買辦一職,標誌着莫家勢力逐漸從太古洋行消退。

 

莫幹生嘗任東華醫院和保良局總理,對教育發展尤其關注,他除了是香港大學終身校董外,也是民生書院創辦人之一,並曾慷慨捐助聖保羅男校、聖士提反書院和母校皇仁書院等校。莫幹生在半山干德道41號建有豪華大宅,是1950年代荷里活電影《生死戀》的拍攝場地之一。

 

由於莫幹生在19581226於香港的寓所內病逝,終年76歲。他在英國授動名單刊憲前夕病逝,死訊又未及即時通報英廷,於是罕有地成為在身後才獲頒授英帝國勳章的人士。

 


莫慶堯醫生,於
1923年出生,是太古首位買辦莫仕揚的曾孫。莫醫生於1939年入讀香港大學醫學院,獲頒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奬學金。然而由於太平洋戰事爆發,令莫的學業受阻。1947年,莫醫生獲港大頒發戰時學位 - 內外全科醫學士,又獲頒香港防衛奬章及輔助醫療服務章,以嘉許他在戰爭期間的貢獻。莫醫生其後負笈英國繼續進修醫科課程,回港後,在政府醫務衛生署署任專科醫生;1953年起作私人執業,一直行醫直至1993年退休。

 

1951-1952年度起,莫醫生擔任港大醫學院名譽內科講師,又曾出任香港大學校友會副主席及主席,並於2007年成立「莫慶堯基金教授席 (胸肺內科)」及 2008年成立「莫慶堯傑出客座教授席」,以支持母校發展。

 

香港大學於2009年頒授名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予莫慶堯醫生,以表揚他在香港醫學及學術界的貢獻。

 

他熱心公益,所以保良局莫慶堯育嬰園、聖公會聖馬利亞堂莫慶堯中學等都以他命名。

 






周錫年、周啟賢
周啟邦

周錫年爵士,CBEJPSir Sik-nin Chau190341319851130),祖籍廣東東莞,香港富商和香港首位華人耳鼻喉科醫生。

 

周錫年幼年入讀聖士提反書院,1918年畢業後進入香港大學,修讀醫科,後於1923年取得外科學士學位(MBBS)畢業。之後在英國及維也納進修。他於1927年返港行醫,成為香港首位華人耳鼻喉科醫生,於中環皇后大道中今萬年大廈一帶開業,在1930年至1936年,他還同時擔任香港大學眼科講師,以及西營盤的國家醫院眼科醫生。

 

1936年至1937年,他獲選為香港醫學會會長,同時在1936年至1941年獲港府委為醫務局(即醫事委員會)委員;另自1936年至1941年又任市政局非官守議員。,港府在1939519委任他為非官守太平紳士。他在1941-1943年期間擔任保良局主席。二次大戰後獲授予防衞勳章

 

1947年起,周錫年亦為行政局非官守議員。他於1950年獲授CBE勳銜,1960年更獲英女皇授勳為爵士。周錫年按例須於1962527卸任行政局的職務,他獲女皇御准在卸任行政局首席非官守議員後,仍可保留使用行政局議員尊享的「閣下」(The Honourable) 頭銜。

 

1955年,周錫年創立華人銀行,自任董事長兼總經理。此外,他擔任不少公司的董事長或主席,包括大利連有限公司(即牛奶公司)九龍冰廠有限公司、九龍巴士公司、淺水灣興業有限公司、香港九龍置業有限公司、帝國酒店聯營有限公司。

 

1959年,周錫年獲委為即將成立的香港工業總會首任主席,至1966年卸任會長,不過仍然留任委員。此外,他亦擔任不同團體的公職,包括1966年獲港府委任為香港貿易發展局首任主席。

 

周錫年本身是醫生,對香港的醫療發展亦有所貢獻。他曾與律敦治及顏成坤等人創立香港防癆會及律敦治療養院,而周錫年則自1948年至1963年擔任防癆會首任主席,卸任後仍然留任副主席。他亦曾任香港眼科學會名譽會長,以及英國紅十字會香港分會名譽副主席等職。

據悉他晚年隱居家中,曾有一名為慈善團體總理的陳姓女子陪伴左右,周錫年更重新訂立遺囑。 81年,周啟邦曾夥長兄遺孀興訟要求宣佈遺囑無效。85年周錫年在養和醫院病逝,享年 82歲,周錫年逝世後遺產分配問題一直未能解決,故 03年周啟邦再度興訟,向陳姓女子取回屬於周錫年遺產的一筆美元及港元存款,合共近 300萬港元。


周錫年兩個兒子之一的周啟賢曾為執業大律師,早年於英國取得有關資格,其妻為盧秀妍,惟周啟賢於53歲那年(1979)因心臟病猝死。







周錫年
兒子周啟邦 (1934年-201029),香港律師,籍貫廣東東莞,與妻子譚月清同為社交界知名人士,常一起出席公眾場合。周啟邦在英國留學後,回港開設律師行,1990年代退休。
 

夫婦二人喜歡享受生活,時常出席舞會,穿上情侶裝、十指緊扣地出席各社交場合,成為傳媒採訪的焦點。他於201029在養和醫院病逝,終年75歲。









馮平山與馮秉芬

馮平山 (1860年-1931),原名馮朝安,廣東新會會城高第里人。

 

15歲隨其六叔往暹羅學習經商,來往於廣東省、香港、澳門,重慶各地,在四川重慶創辦安記商號,購銷中藥材料。在1890年,馮平山自編電報暗碼,通經貿信息,又自置兩艘英國商船,貨運重慶與香港間,10年間,盈利100萬銀圓。

 

1909年,馮平山在廣州開設兆豐行從事藥材買賣。1913年遷往香港繼續經營,後來成為南北行之中的一家著名商號。馮平山曾在1918年開始,與人合資開設穗安銀鋪、岐豐行、南生行、維吉銀號、亦安銀號、東亞銀號(後來成為東亞銀行)商號等,1922年更與人合辦華人置業和安榮置業。

 

馮平山的慈善公益事業,包括廣州方便醫院、1913年成為香港東華醫院總理,協辦大口環義莊、同年7月新會天河圍賑災、1917年在新會會城創辦平山貧兒義塾、在香港與孔聖會辦免學費男女義塾。1918年加入新會商會、成為保良局總理。1919年,在新會捐建白沙公園、象山公園、嘉會亭、養拙亭及香港華商總會新樓。 他也曾擔任團防局紳,並出資推動廣華醫院創辦免費留產服務。

 

馮平山支持中文教育,倡議成立官立漢文中學 (今金文泰中學),並協助香港大學創辦中文學院,其兒子馮秉華和馮秉芬更為中文學院第一期學生。馮平山更向香港大學捐出十萬港元興建中文圖書館,校方為其冠名紀念。

 

他在1925年獲頒太平紳士榮銜。193182在香港辭世,享年72歲。

 





馮秉芬於
1911528生於香港出生。父親馮平山紳士乃當地望族和著名華人企業家,除創辦兆豐行經營海味雜貨外,亦開辦維吉銀號及亦安銀號,後於1919年與簡東浦及李冠春創辦東亞銀行。

 

馮秉芬早年肄業於官立漢文中學 (即今金文泰中學),其後於香港大學中文學院畢業。馮秉芬畢業後仍與港大保持密切關係,曾任香港大學中文學會創辦人兼首任主席,1948年起出任港大校董,後來升任終身校董,1969年更因為對香港有深重貢獻而獲港大頒授社會科學博士學位。

 

1931年,馮平山去世,馮秉芬遂接掌兆豐行的家族事業。1930年代成立馮秉芬有限公司,及後相繼開辦啟祥洋行、中華百貨、會德豐紗廠等,業務多元化發展。在1969年,馮秉芬將集團生意交予兒子打理。馮秉芬在1993年將他擁有的啟祥集團上市,並任集團主席。但因營運不善,最終在20026月為中資企業所收購,改稱東方明珠創業。

 

長年於香港立法機關供職,他曾自1951年至1960年任市政局首席非官守議員,1959年至1965年為立法局非官守議員,後於1962年至1972年出任行政局非官守議員。在任內,他相當關注貿易事務,曾於1953年及1955年分別出任錫蘭及東京的亞洲遠東經濟委員會首席代表,1963年為柏林國際展覽會香港副代表,以及在1965年為東京國際展覽會香港首席代表。

 

他與扶輪社有深厚關係,曾在1961年至1962年任國際扶輪社3450區總監、1967年至1969年任國際扶輪社財務委員、以及自1969年至1970年任國際扶輪社國際服務顧問委員會主席。馮秉芬亦熱心參與香港聖約翰救傷隊的活動,並在1953年至1958年任救傷隊第六任總監,是救傷隊成立以來的首位華人總監,卸任時獲授KStJ勳銜。馮秉芬後來更代表聖約翰救傷隊任榮譽港督副官,是首位華人享此名銜。馮秉芬也參與過童軍活動,曾任香港童軍總會副會長,1976年獲英聯邦童軍理事會頒贈銀橡實獎章,1985年再獲香港童軍總會頒授金龍勳章。

 

是香港中文大學的創校校董,1961年至1972年又任聯合書院校董會主席,後來於聯合書院成立「馮秉芬獎學金」。

 

馮秉芬對香港的貢獻獲得港府重視,使他屢獲英廷嘉獎,先後獲委非官守太平紳士及獲授OBECBE勳銜。為表彰他在兩局的貢獻,英廷在1971年復冊封馮秉芬為下級勳位爵士。除英廷的嘉獎外,馮爵士亦曾獲日本及奧地利等國頒授榮譽。他2002516於港安醫院逝世,終年91歲。


馮氏家族的墓地左、右兩方各建有一幢平房,右面的一座放有馮秉芬爵士的墓碑及紀念碑。左面的一座則為家族休息及儲物的地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