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看歷史事物文物的你,看畢香港歷史博物館的故宮有關帝后萬壽的展覽,可以再去沙田香港文化博物館看有關故宮養心殿(Hall of Mental
Cultivation)的「八代帝居」展覽。養心殿是紫禁城內廷的一座殿宇,它不僅是清代八帝的宮邸正寢,也是見證歷史和文化的舞台 —
康熙於此求學明理、雍正於此勤勉親政、乾隆於此涵養藝事。地下大堂的樓梯級以清帝批閱奏摺時以朱筆書寫的「知道了」作佈置。如你未去參觀法國羅浮宮展覽,更可以一次過看齊兩個展覽。這有如看內地電視節目「當羅浮宮遇見紫禁城」。
「西暖閣」(West Warmth
Chamber),是皇帝批閣奏摺勤政地,上方牌匾「勤政親賢」及對聯「惟以一人治天下、豈為天下奉一人」是雍正帝御筆。
不可不提在入口拿一份黃色介紹單張,因為內有介紹養心殿佈局的繪圖,令你更容易將展品聯想到真的故宮養心殿。
白色的簡介亦很有用,因內有養心殿不同房間的實照。
展廳先見到養心門,為養心殿前的正門,坐北朝南,廡殿式琉璃門樓。始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陡匾懸掛在養心門前檐下。
養心殿位於紫禁城內廷乾清宮西側一座殿宇。養心殿始建於明朝嘉靖十六年(1537年),曾作為明神宗寢宮。清朝初年,清世祖(順治帝)病逝於養心殿。清康熙年間,養心殿曾作為宮中造辦處的作坊,專門製作宮廷御用物品。雍正帝居住養心殿之後,造辦處各作坊乃逐漸遷出內廷,養心殿便一直作為清朝皇帝冬天的寢宮,乾隆年間又接受改造、添建,形成一組供皇帝召見群臣、理政、讀書、居住的多功能建築群。直到遜帝溥儀出宮,清朝共有八位皇帝(世宗、高宗、仁宗、宣宗、文宗、穆宗、德宗,遜帝溥儀)先後在養心殿居住。世祖、高宗、穆宗於養心殿內駕崩。
這是中央的正殿明間(Central Hall),是皇帝日常召見大臣、商討政務和引見官員的地方。清代設有官員引見制度,中下級管員入仕選拔、升遷調補、降革處罰時、須由王公大臣等高級官員引領在此覲見皇帝。
乾隆時期的屏風為黃花梨木嵌製,有詩句「西師歸振旅,東陸舒由庚。執徐奉執規,持躬凜持盈。三白乵宿歲,萬機簡新正。閒中足養心,而予有所怦。懷安豈良圖,無逸斯元亨。自強勵不息,善長時偕行。(原文無標點)」。詩句內容提及平定準噶爾部叛亂,是乾隆帝「十全武功」中十次重大戰役之一。寶座及足踏亦是以黃花梨木做。「中正仁和」橫匾是雍正帝提。左右有宮扇一對。吊有畫琺瑯方型宮燈一對。兩支柱是碧玉龍紋香亭。一對動物外型器物是碧玉瑞獸香爐。
兩則牆上有紫檀木框鍍金竹林鶴兔排屏。
中央楷書五言句為乾隆帝所書。左面牆掛有乾隆帝的楷帕諭旨,右面牆掛上乾隆帝的《敬賦中正仁和》句。左右各放有紫壇木繩紋方几。左几上的是青玉帶皮雲龍絞紋筆洗。右几上的是青玉蝶耳活環三腳筆洗。左右亦各放有紫壇木銅包角炕几。左炕几上的是剔紅三獅圖長方漆盒及前方的黃玉紙鎮。右炕几上的是青白玉筆筒及紅、綠頭簽、雍正帝的「為君難」青田石異獸紐印及雍正帝的「勤政親賢」夀山石夔紋平台紐印。
「三希堂」(Room of Three
Rarities)南半部西側為一小室,原名「溫室」,清朝乾隆十一年(1746年)更名「三希堂」,是乾隆帝的讀書處,其名取「士希賢,賢希聖,聖希天」之意,堂內原來存有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又傳為米芾臨摹)、王珣《伯遠帖》三件珍貴書法。
三希堂分為南側的前室、北側的後室,二者中間有木隔扇。前室設有高低地炕,高炕東側的墻上掛「三希堂」匾(乾隆帝題,上鈐「乾隆御筆」印),兩側對聯為「懷抱觀古今,深心託豪素」(乾隆帝題)。前室西墻上掛有通景畫一幅。後室北側正中擺放朝南的寶座。三希堂後室東墻開有兩門,靠南者通往勤政親賢,靠北者通往一條過道,過道向東可到佛堂南側仙樓下層,向北再折向西可到長春書屋。故宮不少地方不對外開放如三希堂等,遊人只能透過窗戶窺探一二。
乾隆對壁瓶甚為喜愛,單是三希堂內就有十三件壁瓶之多。乾隆帝南巡期間亦不忘將之帶在身邊。由於可以掛在轎上,所以又稱「轎瓶」。
這是「東暖閣」(East Warmth
Chamber)。同治年間,兩宮皇太后在養心殿前殿東暖閣垂簾聽政,其間慈安太后、慈禧太后也分別居住在養心殿的體順堂、燕禧堂。宣統帝在位期間,因其年幼,其父載灃在養心殿代為攝政,處理政事。「平時朝見在養心殿,正中設御座,東倒設監國攝政王座,座前均設案。王公百官向皇帝請安、謝恩等均向御座(空座)進行。攝政王召見時,大臣先向御座行禮,然後到東暖閣,在面西的王座前對話,王座旁備有矮杌凳,如攝政王命召對之員坐,即坐凳上,不命坐則侍立啟對,命退即退。」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1年12月7日,隆裕太后同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在養心殿內談話達一小時,命袁世凱為議和全權大臣,委託唐紹儀為議和代表,負責同南方各省和談。1912年2月12日,6歲的宣統帝奉隆裕太后懿旨下詔遜位。上海的《申報》於1912年2月22日報道稱,2月12日,《清帝遜位詔書》由袁世凱在養心殿內呈給隆裕太后,隆裕太后未閱畢即已淚如雨下,隨後交給軍機大臣世續、軍諮大臣徐世昌蓋用御寶。
這處亦是雍正帝開始元旦開筆的地方。
由於養心殿曾為皇家造辦處(Imperial
Workshop),場內介紹一些該處的製成品。
仿哥釉魚耳爐(左),粉彩雲蝠紋冠架(右)。
畫琺瑯牡丹紋連蓋罐(左),掐絲琺瑯勾蓮紋治活環瓶(右)。
黑漆描金多寶格及紫壇木繩紋嶔玉匡璧炕几。
養心殿北半部原為長春書屋,乾隆十二年改建為乾隆皇帝專用作修行密法的仙樓佛堂(Immortals
Pagoda Buddhist Hall)。佛堂中央有一座大型木製的無量壽寶塔,佛堂內四周設有仙樓,仙樓二層掛有許多唐卡。供桌上供奉佛像、佛龕、供器等。
雍正年製的畫琺瑯勾蓮紋五供(前),乾隆件製掐絲琺瑯饕餮紋五供(後)。
不同的金剛像、天母。
另一方有皇帝朱批奏摺「知道了」、乾隆皇帝「皇帝之寶」印等的趣味原子印供參觀者印在黃色單張的相關位置,星期六、日人龍頗長。
在香港文化博物館只介紹前殿,而養心殿前殿明間正北側有穿堂,通往後殿明間。後殿是皇帝寢宮,共五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