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徑口」村可分為「上徑口」和「下徑口」二村,由於該村位於前赴九龍的必經之地,必過之路口,所以稱之為「徑口」。又可能由於該處昔年常有山賊出沒行劫,客家人稱之為「打徑」,故稱該處為「徑口」。
「上徑口」的祖先乃來自廣東省中山縣(石歧),初來本區時,聚居於「積存圍」一帶,後與附近之居民建圍立村,及後再分支往「田心」及「上徑口」,而「上徑口」則全村姓韋,由於血緣關係,至今三村韋氏村民仍有來往,而韋氏宗祠則建於「積存圍」。
有歷史的村,村公所只是以鋅鐵建成,可惜。(2015年拍攝)
時至今天韋氏也興建了本村的祠堂。(2015年拍攝)
韋氏由「積存圍」分支至「上徑口」,至今已有十七代,約有三百多年歷史。可能建村較早,該村居民多擁有自己的土地,並以務農為主,且多為種禾,一年兩造收成,秋收後,則種蕃薯及花生,也有些村民趁農閒,上山斬柴、割草,部份留為自用,部份則向外銷售,也有養豬和雞等家禽,但為數不多。亦有人家因人力少而耕地多,所以會租給別人耕種;基本上,村民都能自給自足。至1930年代中葉後,隨著人口增加,種稻的逐漸減少,反而改為種菜、花和豆類,但是往海外謀生的較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