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4日 星期四

從街道建築找歷史:黃竹坑與黃竹坑明渠


黃竹坑明渠 (Staunton Creek Nullah) 簡稱黃竹坑渠,又稱香葉道明渠,曾是香港主要明渠之一,位於南區黃竹坑。
從前所謂明渠,最初都是由附近山谷流向平源/海邊的溪流,起源於班納山以東與金馬倫山附近山谷的溪流,約於南朗山道與香葉道交界開始變闊,形成一個淺水沙泥灘,該地亦稱為涌尾。昔日該溪流兩旁編佈黃色的竹子,黃竹坑因而得名。1816年有英國艦隊途經香港補給,第三欽差大臣士丹頓 (George Thomas Staunton) 途經該溪流,便將溪流連同其出海口的泥灘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為Staunton Creek (士丹頓灣)

溪流出口處的泥灘,昔日有大量漁船在該處停泊。至約1967年,香港政府決定在該處填海,使溪流出海口西延至今址,而政府亦同時興建露天渠道疏導流水,由香港仔運動場一帶開始為人工露天渠道,沿着香葉道流出香港仔避風塘,成為今日的黃竹坑明渠。填海區主要發展成為工業區,當時有些工廠會將污水直接排入黃竹坑明渠,至1980年代至1990年代才消失。


香葉道與港鐵在黃竹坑明渠上的工程。(20129月拍攝)

香葉道外的港鐵黃竹坑明渠上工程。(20129月拍攝)


黃竹坑明渠上的黃竹坑站工程(20129月拍攝)


黃竹坑明渠。(20129月拍攝)

從南朗山道交界向東望向香葉道。(20129月拍攝)

從南朗山道交界向西望向香葉道。(20129月拍攝)

自從大坑的明渠在2012年完全覆蓋後,它將會是市區最後一條被覆蓋(部份)的明渠。港鐵正在明渠上興建南港島線的黃竹坑站及車廠。餘下只有啟德明渠,將會隨著舊啟德機場發展,成為露天的啟德河。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