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5日 星期四

二戰香港戰役75周年


今年是二戰香港戰役75周年。特區政府沒有甚麼大型的紀念活動,連歷史展覽及發行紀念郵票也沒有,又係想抺去港英殖民地有功的正面歷史。


1941年,英國知道以自己的兵力不論在香港及馬來半島也無法打勝日軍,曾有一段時間想放棄軍事準備作出抵抗。後來才重新安排軍事防禦工程作有限的抵抗,維持大英帝國一點尊嚴。

今次我只放上一些歷史相片懷念當天軍民的英勇抗敵。我發現當中有一些相片是較少在書籍或網上出現。

1940年的摩星嶺炮台。英軍為防日軍入侵正進行操練。

鯉魚門軍營西灣防空炮陣地。

香港保衛戰前剛成立的香港華人軍團正在進行訓練。

在下亞畢諾道的義勇軍(Hong Kong Volunteer Defense Crops) 總部。

1940年香港義勇軍的軍官合照。義勇軍不只有華人,亦有本地澳葡人及歐亞混血兒。

來港協的加拿大士兵,他們稱為”C”團,即剛入伍而沒有太多軍事訓練的新兵。
 


乘船來港的加拿大軍高層軍官。左二是加軍最高指揮官羅遜准將。他在黃泥涌峽的軍團總部被日軍圍困,突圍時戰死。成為加軍在二戰戰死的最高級軍官。現長埋於西灣軍人墳場。

1941年的印藉警員。戰事爆發,他們也被派上戰場。

派駐香港的加拿大溫尼白近衛步兵(Winnipeg Grenadiers)在山頭進行操練。

羅湖橋的日軍及英軍。日軍只要收到命令便攻打香港。開始戰事守在沙頭角邊界的日軍。


莫德庇19417月到任少將,接替賈乃錫少將為駐港英軍總司令。香港淪陷段被日軍送入集中營至日軍投降。

 


1941128日日軍空襲啟德機場的皇家空軍基地。基本上香港的皇家空軍沒有甚麼戰鬥機,所以在香港保衛戰時已失去制空權。

128日日軍從深圳河登陸。


128日日軍操入羅湖橋。

 

日軍經過大埔廣福橋。何以廣福橋未被英軍破壞呢?

 
19411211日加設Lewis機槍作防空之用的香港星加坡皇家炮兵印度士兵。



城門被俘的英軍。

市區乘坐貨車爭援的印度兵。


日軍向香港空投的傳單之一,表示英國人是將香港人送死。


描繪香港戰時峰煙的油畫,它更成為日軍發行其中一款紀念明信片的圖案。

1941年12月13日日軍已推進至尖沙咀,在魔鬼山的英軍也要渡海退回香港島。

1941年當時皇家海軍的巡邏艇離開九龍海軍船塢在維港航行中。


在鯉魚門遠眺香港島的日軍。


12月17日港督楊慕琦拒絕向日軍投降。


1941年12月18日日軍開始登陸港島西面包括北角、西灣河及西灣一帶。

 日軍登陸北角。煙囪是發電廠。

 
日軍進入渣甸山。

 
約翰·奧士本(John Robert Osborn189912日-19411219日)為一加拿大軍人,在太平洋戰爭的香港保衛戰時,於香港渣甸山上壯烈犧牲。死後獲頒英聯邦最高榮譽的維多利亞十字勛章。

19411219日凌晨時分,加拿大溫尼伯榴彈兵A連及D連成員經過一場劇戰,加國守軍潰散。其中一支由軍士長約翰·奧斯本帶領65名榴彈兵團A連的成員,當沿山路退下至渣甸山守軍碉堡時,遭敵軍的手榴彈襲擊。奧斯本將手榴彈一一反拋回敵軍處,但有一枚卻來不及撿起。在這危急之際,奧斯本大聲叫喊,向其他隊員示警,然後縱身覆蓋手榴彈,不惜自我犧牲,以保護同僚生命。奧斯本死後獲追頒維多利亞十字勳章(VC),即英聯邦最高榮譽的英勇軍事勛章。

香港公園內有他的紀念銅像。奧士本軍營(今九龍東軍營)以他命名。在2005年,一塊有關他的事跡的牌匾被安置在衛奕信徑的渣甸山路段,在他犧牲的位置附近。他的勛章在加拿大安大略渥太華的戰爭博物館內展出。

加拿大皇家步槍團的吉祥物上士Gander。牠跟隨軍隊來到香港參加三次行動,最後戰死,2000年獲追頒Dickens Medal,為動物中的維多利亞十字勳章。

以電單車負責運送文件/傳訊的義勇軍。

描繪黃泥涌峽戰事中英軍奮戰的圖畫。


黃泥涌峽戰事激烈,日軍俘獲的英軍裝甲車。

日本人描繪日軍攻佔黃泥涌峽防空炮陣地的圖畫。它更成為日軍發行其中一款紀念明信片的圖案。

日軍視察佔領的黃泥涌峽防空炮陣地設施。

12月20-22日加拿大皇家步槍團在淺水灣酒店一帶與日軍激戰。

12月20日日軍將九龍城的指揮部遷至寶馬角。日軍派出驅逐艦雷號及電號出現在赤柱對出海面。赤柱砲台三門9.2吋大砲射向日軍驅逐艦,終令它們撤退。下午4時日軍因大霧提早進攻聶哥信山英軍。晚上8時大致佔據整個聶哥信山,將英軍東、西旅的佢離拉闊。再而進攻淺水灣薄弱的美軍防線。12月22日早上10時,日軍佔領了淺水灣71號灣上別墅一帶,切斷英軍東、西旅連繫。英軍終於在晚上10時決定棄守淺水灣酒店,讓平民向日軍投降。日軍沒布殺酒店的平民,但在余堡層殽英傷兵及留守的英軍人員。同日大潭水塘因抽水站缺乏燃油,影響供水。


賴廉士爵士,CBEEDJPSir Lindsay Tasman Ride18981010日-19771017日),來自澳洲的香港生理學家、軍人和大學行政人員。

1928年起,賴廉士歷任香港大學生理學系主任、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和香港政府醫務委員會委員等職。194112月香港淪陷後,他一度淪為戰俘,但旋於翌年1月成功逃脫,並在同年7月於廣東曲江(今韶關市一帶)創立英軍服務團,主要負責在華南地區蒐集情報、營救身處香港的人士、以及把藥物和其他必要物資偷運到香港的集中營內。

戰後在1949年至1964年出任第五任香港大學校長。在1948年,賴廉士獲港府榮任為皇家香港防衛軍司令,並在同年獲港府頒授效率獎章,1956年再獲得陸軍準將軍銜;一直到1962年,賴廉士才卸任防衛軍司令一職,正式從軍中退役。他又獲香港大學頒授名譽法學博士學位和委任為終身校董,以表揚他在二戰期間和在港大校長任內的工作。

港督楊慕琦。1941910到任,接替早前以健康理由辭職的羅富國爵士。香港淪陷後,他先囚禁在半島酒店、赤柱集中營,再展轉囚禁在上海、台灣、中、蒙邊界及黑龍江。1945年日本投降後他才返回香港,當了約一年港督。其間他曾提出英國政府不接受的政改建議-楊慕琦計劃。

戰事簡述:

香港英軍的抗日戰略簡單來說是不在中英邊界作強烈的抵抗,當日軍進侵便在新界破壞橋樑及進路設施,阻礙日本南下,英軍退至九龍以北郊外所成立醉酒灣防線防守以抵抗南下的日軍。另外亦為防日軍從香港南面登陸,英軍在香港島南面沿海加強軍事設施。因英軍兵力有限及戰術失誤,日軍最終突破醉酒灣防線直入九龍,英軍退守香港島死守。日軍從鯉魚門及北角一帶登陸,進攻黃泥涌峽,將港島守軍一分為二,削弱防守力量,繼而南下淺水灣及赤柱一帶。


1941年12月25日,香港投降,日軍進入用作傷兵醫院的赤柱聖士提反書院,發生了屠殺事件,不少英軍傷兵甚至醫護人員被殺。


港督終於在19411225日宣佈投降。圖為半島酒店港督與日軍簽訂投降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