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九龍半島割讓給英國,英國在今天的九龍公園建立威菲路軍營,除了興建可通往軍營南北走向的廣東道及彌敦道,軍營北面及南面亦分別開拓了柯士甸道(Austin Road)及伊利近道(Elgin Road,後改為海防道 Haiphong Road)。
柯士甸道是香港尖沙咀的一條主要道路,被視為尖沙咀與佐敦的分界線。道路為東西走向,大部份路段為四線雙程行車。道路由接駁暢運道與漆咸道南交界開始,穿過彌敦道等道路,至廣東道為止。道路於1870年代興建,1874年名命。

從廣東道交界望向柯士甸道。(2012年拍攝)

柯士甸道的香港童軍中心。(2012年拍攝)


柯士甸道的九龍草地滾球會。(2012年拍攝)

柯士甸道的槍會山軍營。(2012年拍攝)



柯士甸道的嘉諾撒聖瑪利書院。(2012年拍攝)
道路以當時香港第7任港督堅尼地爵士任職期間的輔政司柯士甸命名。他在1874年至1877年期間曾3次擔任署理港督職務。柯士甸與港督合作推動華化政策,任內鼓勵在香港任職的英國公務員學習中文和華語,改善官員與市民溝通不便的問題。政府資助英國公務員學習中文。另外,為防止有人虛報以騙取津貼,更成立一個考試委員會。申請學習中文津貼的公務員須參加考試,合格才獲頒發證書。
東華醫院在當時社會可謂華人士紳代表香港華人的團體。堅尼地和柯士甸亦加強與東華醫院總理的聯繫,常邀他們出席社交活動。
柯士甸道有不少二戰時的防空洞。現時用作存放危險品倉庫。


1998年,隨着西九龍填海工程,柯士甸道以西興建了一條新道路,稱為柯士甸道西,將道路西延至雅翔道,即西區海底隧道收費廣場一帶,並設有預留位可繼續西延。


從彌敦道交界望向海防道。(2013年拍攝)
海防道原名額爾金道,取名自英國第8代額爾金伯爵 (Earl of Elgin),1865年建成,西起自廣東道,東止於彌敦道,是一條單程路。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時,額爾金伯爵作為英國談判代表,全權公使隨軍至北京,談判北京條約,並下令焚燬圓明園,作為英國外交人員被虐至死的報復。1861年1月9日,額爾金在今天的界限街,以英國駐華全權代表身份接管九龍半島,歸入香港殖民地。政府因著對九龍半島發展,對道路重新規劃,避免道路名稱與香港島秈街道相同,在1909年,以與香港有貿易的城市名稱把額爾金道改為海防道。海防是越南一個重要商埠。額爾金伯爵的父親第7代額爾金伯爵湯瑪斯·布魯斯 (Thomas Bruce) 就是在1801年在雅典將巴特農神殿上的大理石浮雕運回英國,後來在1816年由英國政府向額爾金伯爵購買,成為大英博物館的藏品。事件在近代曾成為英國與希臘的外交問題。
海防道有三棵老樟樹,原來在英國取得九龍半島初期已經種植。九龍公園徑有一段行車天橋橫跨海防道。九龍公園徑是於1970年代初政府把威菲路軍營改為九龍公園後修築。



海防道的福德古廟。


soldier
回覆刪除成日行都唔知咁多歷史
個臨時街市都廿年
唔知幾時先搬走??
Diy
[版主回覆07/28/2013 21:48:01]香港有不少臨時公園,街市, 真是拆掉那"臨時"二字啦.
Hi
回覆刪除柯士甸道除左九龍公園部份,還有沒有防空洞,thx
[版主回覆07/29/2013 11:31:19]應沒有, 可參考以下資料:
http://gwulo.com/air-raid-precaution-tunnels-in-hong-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