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德明渠(Kai Tak Nullah)或稱啟德河(Kai Tak River),是香港市區現存少數的明渠之一,為東九龍一條主要排洪渠道,長約2.4公里。啟德明渠由蒲崗村道起,沿彩虹道延至太子道東,流經東頭邨新浦崗,再接經暗渠流入前啟德機場跑道和觀塘間水道,最後進入九龍灣。
該河古稱「龍津河」及「龍津橋」。
啟德明渠古時原為海邊,1920年時商人何啟及歐德二人在九龍城填海建成啟德濱,並建有啟德明渠連接附近小河並伸延至海岸。
渠務署於2005年1月,宣佈斥資12億港元為16段明渠進行覆蓋工程,計劃於2010年將沿彩虹道一段的啟德明渠覆蓋,工程耗資4.89億港元,預計於2014年完成。然而,由於近年明渠污染問題改善,加上政黨及環境保護團體要求政府仿傚韓國首爾清溪川,因此政府重新檢討覆蓋明渠的面積,並且重新進行諮詢。至於明渠在前啟德機場停機坪範圍的一段,當局計劃採取以下的緩解措施:於跑道北端打開一個600米的缺口,促進水流及減少沉澱,以樁柱平台覆蓋以上缺口,回復跑道的原貌;使用生物除污法以淨化明渠進口道海床下之沉澱物及除去臭味;裝設旱季污水截流設施及排水出口管的淤泥收集器,以減少水質污染。
2010年11月,政府決定加快啟德河的發展,務求將啟德河轉成為新發展區的重要地標之一,希望將啟德河重新建設成為一道富吸引力的城市綠化河道走廊,提供公共休憩空間,作為娛樂及社區藝術創作發展地方。此外,政府亦計劃於2011年下半年於啟德明渠進口道及觀塘避風塘進行改善工程,政府將進行原地生物除污法,在指定範圍注入氧化劑,及於淺水區域進行局部挖泥工程以及排水口改善工程,預計於2013年完成。另外,啟德河改善工程首階段於2012年3月月底正式展開,修復及改善由蒲崗村道至東光道一段的啓德河,該段長約600米,耗資16億港元,預期工程於2017年完成。 發展局計劃就上述的重建計劃耗資24億港元,重建後將可以加強明渠的防洪能力,能夠抵禦2百年一遇的洪水;又會興建兩座密封的淤泥清理站和車輛出入口。立法會工務小組通過在2012年11月28日通過有關撥款。構思中優化後的明渠將加入大量綠化元素,明渠兩旁將種滿植物,兩邊更會設置河道走廊,讓市民漫步觀賞綠油油的河道景觀。
2012年6月,渠務署接納了居民的建議,增加興建一條位於樂善道至太子道東之間河濱通道供以行人使用。行人利用通道除了可以往返東匯?河濱走廊、育群街、樂善道、啟德河以西、東光道及太子道東一帶外,更可以等待日後通往啟德發展區的行人隧道落成後,經由通道進出啟德發展區,貫通四方。行人橋的走線呈彎形,以保存一列現有樹木及避免影響李求恩紀念中學的圍牆結構。工程將於2012/13財政年度展開,預計於2017年竣工。
啟德花園外的啟德河工程。 (2012年12月拍攝)
新蒲崗大廈對出的啟德河工程。 (2012年12月拍攝)
衙前圍村外的啟德河望向樂善道及舊啟德機場。 (2012年12月拍攝)
衙前圍村外的啟德河望向黃大仙。 (2012年12月拍攝)
伍華書院外的啟德河。(2012年12月拍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