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30日 星期日

中秋綵燈會


2012年中秋市區綵燈會在維園舉行,而已又配合了大坑的舞火龍。大坑舞火龍是農曆八月十四至十六日一連三日。今年加上李錦記贊助。









]



 



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2012年9月28日 星期五

從街道建築找歷史:香港仔天后古廟

香港仔在香港開埠前已經是漁村,所以臨海建有天后廟。


香港仔天后廟建於清朝咸豐元年(一八五一年)。香港仔最初是以漁業為中心,因此,當地漁民集資興建天后廟,希望得到天后的庇蔭。如其他天后廟,該廟原處於海邊,但由於填海發展的關係,現已遠離海邊,被繁囂的街道包圍。廟位於香港仔大道182號。









咸豐元年鑄造的銅鐘。

該廟除正殿外,兩旁設有偏殿,左邊偏殿是辦事處而右邊偏殿則是天后寢室。廟內有金柱三對,用以承接屋頂的重量。該廟至今仍保存了不少清朝文物,包括多個清朝鑄造的銅鐘,其中一個鑄於雍正四年(一七二六年)的銅鐘,是漁民出海捕魚時撈獲而轉送該廟的。正殿廟脊的石灣陶塑,人物栩栩如生,是南區眾多廟宇中,唯一在正脊上出現女將或婦女形象的;而整個港島區也僅有香港仔天后廟及銅鑼灣天后廟(非華人廟宇委員會所轄)有此特色。

門口的土地公像土地掌管所有地政。諸天神佛要查詢地上事宜,土地爺都要隨傳隨到。

除天后外,廟內亦供奉財帛星君、觀音、黃大仙及華陀。

財帛星君像。

華陀像。


門官土地像。門官土地是專為家宅、公司守門口。

黃大仙像。


太歲殿。


觀音娘娘像。

廟背後的社稷大王。


香港仔天后廟曾於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年)、光緒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年)重修。華人廟宇委員會於一九九九年將該廟拆卸,以原廟未損壞的廟脊及石柱重建。

2012年9月26日 星期三

從街道建築找歷史: 舊香港仔警署


香港仔雖然是港島一個歷史悠久的漁村,但留存至今的歷史建築
/景點可謂很少。較為特出的是位於石排灣山腰的舊香港仔警署。它是香港現存第二歷史悠久的警察建築物,僅次於舊赤柱警署,現已被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警署建於1891年,以取代原本位於海邊的警署。當時當地漁民一度認為警署破壞當地的風水。香港日治時期,警署成為轟炸目標,損毀嚴重。


舊香港仔警署為傳統英式建築,樓高兩層,使用紅磚建成,由
3座建築物組成,包括主樓及2座附屬建築物。


主樓底層用作報案室、辦公樓以及單身警員宿舍,而頂層則為已婚督察宿舍。


而附屬建築物則設有飯堂及洗衣房等設施。














1969
919,新香港仔警署在香港仔與黃竹坑之間的涌尾啟用,取代舊警署。舊警署初期改為水警訓練學校,後來先後成為多個政府部門的辦事處。1995年,舊警署獲得翻新,並由蒲窩青少年中心租用,青少年愛滋教育中心(Teen AIDS)初時亦位於此,於2000年因白蟻蛀蝕而離開。1992年,當時任教於香港大學的方維德教授(Professor Frank White)目睹愈來愈多的青少年沉迷酒精和濫用藥物,於是倡導成立了蒲窩青少年中心,專為本港1325歲的青少年,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讓他們自我創作、多元發展的非牟利慈善團體。現為和富社會企業的聯營機構之一。

 

2012年9月20日 星期四

從街道建築找歷史:瑪麗醫院



政府在今年終於同意撥款為落成已有75年的瑪麗醫院分期進行重建工作。它在落成後一段長時間成為港島一間重要的公立醫院。

 

1925年,港督金文泰上任,致力改善香港的公營醫療服務。公立醫院九龍醫院在19299月啟用後,金文泰亦於同年宣佈於香港島興建一所規模更大的醫院,以代替興建了超過半世紀、位於西營盤的公立醫院-國家醫院(今天西營盤賽馬會分科診所母嬰健康院位置)

 

新醫院選址薄扶林道與沙宣道對上的山麓,環境清幽景色怡人。醫院於1933年正式開始興建,因資金不足(1935年才招標興建歐籍醫院職員及華人西醫的兩座宿舍和醫院空調設備可見一班),延至1937413正式落成啟用,由繼任港督郝德傑主持開幕儀式,並以當時英皇喬治五世的皇后瑪麗的名稱,命名為瑪麗醫院。



瑪麗醫院為當時遠東地區規模最大的醫院,H型的7層主建築物共分為6個翼,能容納病人的數目是國家醫院的兩倍。啟用同年起亦成為香港大學的醫科生臨床實習及教授的地方。香港日治時期,醫院曾被日軍佔領和徵用作為軍用醫院。1945101,即香港重光後一個多月,瑪麗醫院便開始重新投入運作。自重光到1949 年間,皇家海軍曾接管主樓的六樓和七樓。由1955年開始,醫院經歷多次的擴建,其中以1960年代及1980年代的規模最大。1980年落成的K座高達13728層),是全亞洲最高的醫院建築物,亦是全球第二高。


醫院不同部分經過多次拆卸改建,建院初期的建築物至今只剩下主樓及護士宿舍A座。


主樓樓高八層,以新古典主義風格為設計。醫院主樓在
2010年被列為三級歷史建築物。


護士宿舍
A座樓高六層,亦是以新古典主義風格為設計,以鋼構架建築,建築物的材料是在水泥外鋪上「批盪」,效果看起來像是用石砌出來的;內部的木樓梯、木門、及地板仍在使用。護士宿舍A座在2009年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物。瑪麗醫院於2007年向政府申請拆卸護士宿舍A座,以興建急症、創傷暨心臟服務中心,但建築署評估後認為有極高歷史文物價值,不可清拆,當局須另覓地點興建大樓。



較近代落成的護士宿舍B座。



另外,在1939 年前建成的沙宣道50號愛蓮別墅,在1958 1960 年間,曾用作瑪麗醫院的護士宿舍,後在1960 1 19 日交還別墅的業權人吳氏家族。


臨床病理大樓和右面的香港大學病理學樓。

港島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在
1993年落成前,瑪麗醫院堅負著港島區大部份住院醫療服務的責任。

 

2012年至2013年度香港政府財政預算案,政府宣佈會在2012年年內展開瑪麗醫院及廣華醫院的重建計劃,以提升瑪麗醫院急症室和心臟科的服務。瑪麗醫院將會分4期,合共約10年完成重建,預計須要68億港元。首階段工程包括拆卸醫療輔助倉庫,以及擴闊道路,預計心臟科及癌症中心等將於2016年竣工;第二及第三階段的工程,分別是加強急症室、手術室及心臟科的服務。

2012年9月18日 星期二

從街道建築找歷史:南區瀑布灣道






瀑布灣道 (Waterfall Bay Road) 位於華富邨附近,連接華富道,沿路途經華富邨、薄扶林圖書館及瀑布灣公園。街道名稱來自對出海面的瀑布灣。




瀑布灣
(Waterfall Bay) 是位於香港島南區西南部一個海灣,毗鄰華富邨。這個海灣曾以瀑布而著名,後因興建薄扶林水塘工程而令水流大減,不復原來的雄偉。


 

清朝嘉慶初年,《新安縣志》重新修纂,選出了「新安八景」,其中「鼇洋飛瀑」所指的就正是瀑布灣的瀑布。另一方面,當時來往廣州經商的歐洲船隻,經過該處時大多都會取用食水。


油畫上是19世紀的瀑布灣。

香港開埠後,為了解決食水問題,香港政府決定截取瀑布灣的源頭,興建薄扶林水塘,於1863年完成。自此之後,瀑布灣瀑布便失去了昔日壯觀的情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英軍於該處設立瞭望台及機槍堡,以防日軍以海路從港島南岸登陸進攻,但最後因日軍是從港島北岸的北角、鰂魚涌、筲箕灣登陸,並沒有使用的機會。現在碉堡已被棄置及受破壞。傳聞日軍曾在這裡屠殺平民及抵抗日本之游擊隊員。過去不時傳出鬧鬼消息。


隨著華富邨的興建,瀑布灣在1970年建成瀑布灣公園,現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公園北部有一梯級路,原本可以通往瀑布。過去曾發生有小童溺斃的意外,為免再有意外發生,當局封閉了通往淺灘的道路,不過市民仍可以跨越欄杆到淺灘拍照及垂釣。


公園裡可遠眺東博寮海峽及南丫島的景色,並設有燒烤場及兒童遊樂設施。




這可說是除了郊野公園外,位於市區比較方便並由政府管理的燒烤設施。

2012年9月16日 星期日

從街道建築找歷史:香港仔水塘戰爭遺蹟


香港島特別是南面及山頂一帶的山徑四通八達,亦連繫著幾個水塘,所以在香港仔水塘一帶,可以找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英軍希望守護水塘設施及阻止日軍由港島北岸向南進攻的軍事設施,在遊覽香港仔水塘及郊野公園時不妨留意。

 



在香港仔上水塘水壩一端有一塊數字
27的軍用地段標石(不過有人認為是郊外路徑的路標,水塘一帶都可以找到幾件標石))的位置旁是一處英軍機槍堡的地方,設4Bern LMG 機槍。


大家可從旁邊的小路2號燒烤場進入。

 






機槍堡外長滿植物,難以估計當年的雄姿。機槍堡頂部是暸望塔及通風煙囪。

機槍堡出入口戰後現已封閉。


 



離開燒烤場,可見設有建身設施的原機槍堡入口。

再經香港水塘道向灣仔峽方向走,到十字路口的郊指示,可以找到隱藏在山邊植物的軍營及守衛室,同樣已被封蓋門窗。194112231當時守軍為加拿大溫尼柏手榴彈營C連。






 



在香港仔上水塘水壩另一邊沿郊野公園內的金夫人馳馬徑向灣仔峽道方向走,越過數處橫跨山澗的短橋,可以找到一個機槍堡。









同樣它的入口已經封閉,仍然可見原裝防彈鋼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