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尖沙咀麼地道交界望向緬甸臺。

緬甸臺的緬甸大廈及半島大廈。

緬甸臺3-5號恆星大廈。

緬甸臺向北望。
該街道的名字雖然稱為緬甸,但與東南亞國家緬甸無關。按網上維基百科資料,19世紀至20世紀初,該處曾有一批居民來自德國中部城市棉登(Minden),因以為名。該城鎮有1,200年歷史,現時人口都只是約83,000人。在跑馬地香港墳場亦可找到一些早年德國人的墓地,引證早年德國人在香港生活。後來英國及德國在一次世界大戰時為敵對陣營,原居於該處的德國人從此遷出。因此,今天大家不會在該處找到任何德國的色彩。


緬甸臺與棉登徑交界曾有一間供英軍子女就讀的 Minden Row Junior School。

從緬甸臺交界望向棉登徑。
緬甸台的名字雖然沿用至今,但該處後來再開了一條街道,命名為「棉登徑」(Minden Avenue)命名。這種同一個名字,兩種中文譯音的情況,在香港早年教育不普及的年代猶為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