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道原為摩理臣山 (Morrison Hill) 的山坡,在1924年灣仔填海時,開鑿摩理臣山作填海之用,由於山泥少而岩石多,摩理臣山只開得一半,另一半要在第二次大戰後才叫剷平,活道就是在開山填海時首先將山坡剷平而修築的道路。當時街道十分荒蕪,不像現在通往鄧肇堅醫院及香港專業教育學院的主要街道。街道由灣仔道200號對面斜斜開闢一條路,這路形狀與其他灣仔街道不同,說明了是灣仔道建成很久後才開成的路。
從灣仔道望向活道。(2011年拍攝) 灣仔皇后大道東望向活道及石級。(2011年拍攝)
活道中段職業訓練局總部外望向華都樓。(2011年拍攝)
活道中段職業訓練局總部外望向灣仔道方向。(2011年拍攝)
活道望向皇后大道東及石級。(2011年拍攝)
一段活道連接皇后大道東的石級。(2011年拍攝)
街道以按察司約翰.羅.活 (John Roskruge Wood) 命名。約翰.羅.活曾在1900年11月28日起任土地法庭登記官 (Registrar)。1904年3月2日他獲委任為新界土地法庭成員。1905年1月1日他獲委任為新界助理地政官。1909年3月21日他獲委任為第二巡理府法官。1911年2月1日他獲委任為考試局成員。1911年11月15日他獲暫時署任教育署署長。1916年12月1日他獲署任第一巡理府法官及驗屍官。1920年3月1日他獲署任副按察司 (Puisne judge)。1922年1月26日他獲委任為香港大學校董會成員為期3年。1922年4月21日、1925年4月17日他多次署任副按察司。1925年11月23日他獲署任最高法院副按察司。1927年2月9日他獲署任為按察司。1930年8月30日及1933年3月27日他亦獲署任為按察司。
1924年後位於摩理臣山的灣仔移山填海工程。前方是小山崗上是海軍醫院(即現在律敦治醫院位置)。
摩理臣山的範圍很大,自現時皇后大道東活道口起,至摩理臣山道,繞至灣仔道活道路口止。這個山在香港開埠之初與司徒拔道之山相連,即今日皇后大道東司徒拔道口處稍為凹下,形成一小山谷。開發皇后大道東之時,便把摩理臣山孤立。
灣仔填海工程由生利公司中標,工程訂費為三百三十萬零八千五百元。因為灣仔海灣很長,需耍大量泥沙填海,由於之前的填海用去了附近可用的山泥,只得就近向摩理臣山取山泥鑿石,運往填海。當時填海運泥,築有輕便鐵路,將泥土運出,這輕便鐵路就是由活道處築起,當摩理臣山的泥土越開越入時,活道也越開越長,輕便鐵路也越築越長。
由於不能將石山剷平,是以當時的工程公司不再在摩理臣山開發,而到九龍去開山取泥,於是摩理臣山便剩下半個石山崗。這半石山崗大部份位於皇后大道東一側。活道即成為摩理臣山區內,首先建成建築物的地方,這一間就是摩理臣山工業學院。政府曾在灣仔填海宣布,摩利臣山剷平之後,該地段不作私人使用,聲明將來在該地內,與建運動場、公園、學校等。政府不將摩理臣山內之土地拍賣給私人。
摩理臣山工業學院分兩部份,一部份是1936年建成的紅磚屋形式,另一部份是戰後興建的三合土建成的新式學校形式。紅磚屋形式的摩理臣山工業學院正門位於活道,而新式三合土學院部份,則設於永祥街上,顯示前者是摩理臣山未完全剷平之時即興建,後者是在戰後剷平摩理臣山的石山後興趣的。不過紅磚建築物已拆卸改成新職業訓練局總部大廈。
摩理臣山工業學院成立是由於到1935年香港經濟復甦,建築業興旺,而香港已修訂建築條例,規定樓宇結構,要興建現代化的三合土結構樓宇。當時香港建築工人多未懂得建築三合土樓宇,建造商會認為,亟需訓練建築業人材,方能適應香港興旺的建築業。當時建造商會會長譚肇康,建議政府設立工業學院訓練建築人材,政府於是將活道側大塊空地,撥給建造商會,建造工業學院,費用由建造商會捐出。譚肇康先生曾在政府工務司任職繪圖員及外勤監工,任職一年後轉到生利建造公司工作,1911年得公司資助成立永利建造號,承接政府和海軍部工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