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25日 星期三

歷代港督香港尋(1)

今次介紹由第一位港督至第十三位港督可以在香港找到其名字的地方或事物你又知多少呢?

1.   砵甸乍爵士 (Sir Henry Pottinger)

一八四三年英維多利亞女皇簽署「香港憲章」,宜佈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並委派砵甸乍爵士為香港第一任總督。由於受到英國商人的不滿而受到孤立,砵甸乍爵士逐於翌年離任,亦成為任期最短的港督。

香港地點:中環的砵甸乍街

2.   戴維斯爵士 (Sir John Francis Davis)又名爹核士

由於他的施政得不到當時的英國商人支持,再加上與下屬不和,戴維斯爵士逐憤然辭職,黯然離港。

香港地點:中環的爹核士、西環摩星嶺(Mount Davis)

3.    文咸爵士 (Sir Samuel George Bonham)

香港地點:般咸道文咸東街以及文咸西街般咸道官立小學

4.   寶寧爵士 (Sir John Bowring)

在他任內,廣州發生了「阿羅號事件」,寶寧爵士曾代表英國要求當時的兩廣總督葉名琛道歉,最後導致英法聯軍之戰。

香港地點:寶寧道寶寧海旁道、九龍佐敦的寶靈街

5.   羅士敏勳爵 (Lord Rosemead)/ 羅便臣爵士 (Sir Hercules Robinson)

一八六零年,當時的滿清政府因於英法戰爭中戰敗,被迫簽訂北京條約,將九龍半島割讓予英國,而英國政府亦宣佈九龍半島歸香港總督所管轄。

香港地點:中區半山羅便臣道、中區半山樂善美道(近馬已仙峽)

6.   麥當奴爵士 (Sir Richard Graves Macdonnell)

香港地點:中區半山麥當奴道

7. 堅尼地爵士 (Sir Arthur Edward Kennedy)

香港地點:西環堅尼地道堅尼地街堅尼地台以及堅尼地城

7.      軒尼詩爵士 (Sir John Pope Hennessy)

他允許華人在中區興建商店及建築物,對該地區的建設有重大貢獻。另一方面,他亦委任第一位華人非官守議員伍才進入立法局,並准許華人申請歸化入英籍,由此可見當時華人的地位慢慢提升。

香港地點:灣仔軒尼詩道軒尼詩官立小學

8.      寶雲爵士 (Sir George Ferguson Bowen)

他在任兩年後便以身體欠佳為理由退休並返回英國,並由當時的輔政師馬師署任其職務。

香港地點:寶雲道寶雲徑

10.德輔爵士 (Sir George William Des Voeux)

他祖先是法國人。在他任內,山頂纜車正式通車;而香港電燈公司亦開始為香港提供電力。

香港地點:德輔道

11.羅便臣爵士 (Sir William Robinson)

他到任後不久,便出席當時的香港西醫學院第一屆畢業典禮,該年的畢業生只有兩人,其中一人便是中國國父孫逸仙先生(即孫中山)。羅便臣爵士離任後其職務由當時駐港的英軍司令柏立基少將暫代。雖然羅便臣爵士的姓氏與第五任港督姓氏相同,但香港並沒有以其姓名命名的建築物及街道,亦是香港殖民地歷史上第一個其姓名沒有被用作街道或建築物的港督。

香港地點:沒有

12.卜力爵士 (Sir Henry Arthur Blake)

在他到任前五個月,清廷的李鴻章與英國駐華公使竇納樂爵士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新界的土地租與英國九十九年,由七月一日開始,但九龍城寨仍由清政府所管轄。翌年四月,卜力爵士派員到大埔接管新界,但卻遇到原居民的強烈反抗,由當時的駐港英軍司令加士居將軍派兵前往鎮壓。

香港地點:卜公碼頭卜公花園

第一代卜公碼頭,早在一九六五年隨維港填海工程而清拆,其上蓋獲得保留,四十年來一直存放在黃大仙摩士公園內的涼亭上。

直至年前,建築署為赤柱海濱改善研究規劃設計時,決定將上蓋重置赤柱公眾碼頭,與美利樓互相輝映。

13.彌敦爵士 (Sir Mattnew Nathan)

他十分重視香港的城市發展,在他主持下,港府制定了一個較完善的中區重建規劃,同時亦開闢了九龍區的主要幹道。

香港地點:彌敦道

彌敦道早於1860年夏季開始由英軍工兵修築,原來在中英還未簽訂《北京條約》前,九龍半島已獲當時兩廣總督勞榮光以租貸形式,把九龍半島以每年五百元租給港英政府。彌敦道最初命名為羅便臣道(Robinson Road),以紀念1861年1月19日下午3時前來接管九龍半島的港督夏喬士·羅便臣爵士。1887年,彌敦道(即當時的羅便臣道)的範圍只是南至中間道,北至柯士甸道。

1904年,港督彌敦爵士大力發展九龍半島,為了讓九廣鐵路英段更積極發展,於是擴闊彌敦道為一條主要大道,並延長至窩打老道。在1909年3月19日,為避免此路與香港島的同名街道混淆,香港政府決定把該道路更名為彌敦道,以紀念擴建該路的港督彌敦爵士。

1911年,英國皇儲佐治五世加冕為英皇。為紀念此事,香港政府將剛落成由窩打老道至亞皆老街的新路命名為加冕道。1926年,加冕道延長至界限街,而香港政府決定將加冕道和彌敦道合併為彌敦道。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