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9日 星期六

上海街的改變與手工業及舊行業


上海街是九龍其中一條特別的街道。它早年特別是向油麻地以南曾經繁華過,今天又顯得平靜而轉向落寞。我在兒時常與家人外出到九龍便經常在上海街乘巴士回元朗的家。

2017年7月27日 星期四

立法會綜合大樓


位於金鐘的立法會建築稱為立法會綜合大樓,因為除了是議事的地方,亦是議員辦事處及設有立法會圖書館。立法會設有公眾導賞團供團體及個人報名參加,所以我便可以對立法會的運作及大樓建築有進一步的了解。
 

綜合大樓的整體設計概念乃為凸顯香港立法機關的獨立、特殊地位、透明和莊嚴形象。建築外表用上不少落地玻璃。


立法會廣場。

公眾進入立法會綜合大樓而進行安全檢查。手續如乘飛機的安檢。大型的袋須放入現場設置的儲物櫃內。

影片放映區位處公眾入口旁邊,是訪客到訪綜合大樓的第一站。放映區採取半開放式設計,並放置了木製矮長凳,讓訪客可以安坐觀看一系列介紹立法會工作及綜合大樓設施的短片。


影片放映區附近設有訪客分享區,讓訪客分享參觀立法會綜合大樓的感想。

 
適逢今年是香港特區成立20周年,在1號公眾入口內的大堂,即導賞團集合的地方設置了名為「回顧與展望」的展覽,放有關立法會資料及工作介紹的展版,亦有螢光幕展示舊與新立會大樓的相片。

想扮主席可以坐在這模擬主席位拍照留念。

立法會圖書館(照片左面)位於議會樓的地下及地下閣樓層,為議員、議員助理及秘書處職員提供參考資料支援服務。公眾人士亦可閱覽圖書館的館藏和書刊。圖書館的主要館藏包括立法會文件、紀錄,以及由秘書處出版的刊物。公眾人士可利用圖書館的電腦設備,翻查立法會及其轄下委員會的語音紀錄。參觀時展出的部份刊物。

兒童學習室(相片右面)是一個為38歲的幼童而設的教育活動室。主要目的是在一個輕鬆又活潑生動的環境下,透過圖書、互動遊戲及學習套材,讓他們對立法機關有所體驗。故事環節會於學校參觀期間,以及兒童與家人於周末到訪綜合大樓時舉行。


地下大堂的立法會餐廳,不妨看看食物是否合你口味。



同時在立法會圖書館展出立法會圖書館及檔案館的特選館藏資料,以及顯要人物致送的禮品珍藏。不過展期至731日為止,相信你已不可能透過報名順道一併看此展覽。

地下大堂同時有紀念品店售賣與立法會有關的禮品和出版刊物。

 
大樓內有不少藝術裝置。在扶手電梯大堂可看見懸掛名為「人物」的裝置。

綜合大樓的室內設計主題結合嚴肅謹慎和包容開放這兩個元素。前者是「方」,後者是「圓」。「方」指收斂,「圓」指變化。各個大堂及會議室的室內設計均巧妙地採用了「天圓地方」的建築概念。

同時為了環保,會議廳頂部建有採光藻井引入自然光線,有效減少使用人造燈光。

議會樓的屋頂平台種有多種植物,創造綠色景觀,並能減少屋頂吸收日光熱量,從而降低空調負荷和成本。不過參觀不包括到平台。

會議廳公眾席。

離門會議廳公眾席,在會議廳外圍設有觀景廊,訪客可以飽覽著名的維多利亞海港和九龍半島。

旗桿外的地面布一條白線,表示興建政府總部及立會大樓而填海的界線。


遊覽觀景廊不但可以觀賞風景,同時也可順道認識立法會新舊兩座大樓設施的不同之處。觀景廊展示兩個大型的模型,其中一個是舊立法會大樓的模型,另一個則是立法會綜合大樓的模型。在模型的兩旁分別豎立了兩幅香港今昔沿岸景致的大型圖片,凸顯兩座大樓從舊到新的轉變。

通往觀景廊的長廊裝飾雅緻,展示了舊立法會大樓和現時的立法會綜合大樓不同發展階段的照片。當訪客穿越這條長廊,即可認識到立法機關舉行會議的地方的各種演變。

參觀的學生可使用三樓佈置成模擬會議廳的多用途活動室嘗試當立會議員的滋味。



三樓亦是不同委員會的會議室。





位於議會樓三樓的歷史長廊,以簡單圖案為引子,並展示立法機關自1843年以來不同歷史時刻的珍貴舊照片、值得回憶的物件及重要文件的複製品。

 
港英政府憲政架構來自《皇室制誥》復製本。

昔日港英時代行政立法關係和諧而設立行政立法兩局非官守議員辦事處的標誌。

港英時代的議員一樣有證件,可能是顯示身份地位的憑證。


議會樓三樓兩旁均建有教育廊,讓訪客可以俯視立法會會議廳。教育廊以落地玻璃分隔,讓訪客可以在旁聽會議的同時進行討論而不會騷擾會議的進行。

2017年7月26日 星期三

銅鑼灣大廈收購戰


南華早報報導銅鑼灣波斯富街一列相連的大廈波斯富街4560號出現一個情況,住宅單位已由2013年陸續由不同公司收購而持有,其中Kerryford Holdings就擁有166個單位。而11間地舖因每月租金一般達7080萬而仍然出租,由租戶營業。

2017年7月25日 星期二

摩納哥郵政機關發行故宮展覽小型張


不但香港現正有故宮展覽,歐洲的摩納哥亦由2017714910日舉行故宮展覽。為此摩納哥郵政機關在713日發行一張印有故宮相片的小型張。在香港,不同博物館的展覽一年至少幾次。摩納哥即使是一個展覽也發行小型張,可見十分重視與中國的關係,另外亦可見國家細小,發行郵票的本土題材往往有限。難怪不少小國及島國想賺外匯都發行古怪題材的郵票。

2017年7月23日 星期日

保良局歷史博物館


保良局有超過130年歷史,收藏了大量歷史文件及文物,反映出香港歷年來不論是社會福利、教育工作、華人菁英地位的提升、華人對婦女及妹仔問題的改變等等。保良局最初在1984年於保良局福利大樓二樓設立保良局文物室,展出其歷文獻及文物。到1998年再在今天禮頓道保良局總部的中座大樓擴展成文物館。2002523日更名為歷史博物館,為公眾人士提供展覽導賞、資料查閱及講座等各項服務。

2017年7月20日 星期四

保良局與關帝


位於禮頓道的保良局,在保良局中座大樓地下大廳中央放置關帝畫像,兩旁的石刻對聯為「志在春秋氣塞天地、忠貫日月義薄風雲」,匾額為「乾坤正氣」,道出關帝忠肝義膽的個性。關帝像下方擺放一張光緒丙申年(1896年)的酸枝桌子。中座大樓為二級歷史建築。現時,大樓上層是兒童居住的地方,下層則設有歷史博物館及劉陳小寶家庭及兒童綜合服務中心。

2017年7月17日 星期一

港怡醫院


一直以來香港的大學醫學院以政府/公營醫院為教學醫院培訓醫生。政府批出一幅位於黃竹坑南風徑的土地作為興建私人醫院。最後由新創建集團及新加坡醫療保健公司百匯班台合作投資,並由百匯班台管理及營運,以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為其夥伴機構,成為教學醫院,負責臨床管理、人才聘用及醫護人員培育訓練等。醫院取名為「港怡醫院」。醫院提供門診服務及日間護理部、手術室、心血管實驗室及復康設施等,提供500張病床,並且承諾致力為香港市民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並為全港首間私人醫院提供最少五成一的床位以全套收費,並預留七成的床位予香港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