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日 星期四

英國皇家屬地馬恩島發行英倫戰役70年郵票及小型張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倫戰役70年。英倫戰役是納粹德國在1940年夏天及秋天以空戰向英國發動攻擊。英國各地亦受到德國空軍的空襲。今年英國、不少英屬地方和英聯邦國家都會發行有關郵票及小型張。
英國皇家屬地馬恩島(Isle of Man)在2010420日發行了一套6枚郵票及一張小型張。



郵票



設計精美的版票



郵票套摺



郵票首日封



小型張



小型張套摺



小型張首日封

2010年的主的晚餐(聖周四)

今天黃昏,天主教舉行另一台彌撒。約在十世紀時,這彌撒用以紀念「主的晚餐」。於是,逾越節三日慶典便以紀念「主的晚餐」,作為隆重開始。



「濯足禮」,在五世紀的耶路撒冷教會,已經舉行;後來也被東西方其他教會所採用。


七世紀時,在聖周四黃昏彌撒後,教宗給與他同住的人洗腳,但從不是在禮儀中進行,直至梵二禮儀更新。教宗給與他同住的人洗腳後,便與窮人共進晚餐;如此,才流露出感恩祭的意義:耶穌願與窮人及邊緣人士共餐,並願意我們在這些人身上認出他。


應注意感恩祭與「洗腳」的聯繫。「洗腳」不當流於只為戲劇地重演耶穌在最後晚餐所做的。若望福音中,沒有建立感恩祭的敍述,但所記載的「洗腳」,就是感恩祭的具體象徵:謙遜服務,以說明感恩祭的所有內容。「洗腳」是感恩祭的圖像和象徵。聖周四常被稱為 Maundy Thursday。(Maundy 是英譯拉丁文mandatum,命令之意)。這一天,教會記取主在晚餐中的命令:「你們要這樣做,來紀念我。」




在若望福音,這命令以另一方式表達:「你們也該彼此洗腳」,作為彼此服務的象徵。聖周四是為Maundy Thursday,由於主的雙重命令:舉行感恩祭(主犧牲的紀念),以及彼此服務。


為具體地表達洗腳的意義,教會促請我們在這一天,以金錢或實物,捐獻給窮人(在禮書中,全年只有這一天,說明要這樣做。)


晚上彌撒後移離未領完的聖體,是一古老習慣;隨著十三世紀教宗烏爾班四世推行聖體聖血節,聖周四黃昏彌撒後恭移聖體,漸以隆重的方式進行。


卸下祭台布,是一古老做法,顯示感恩祭已告結束,正如在隆重晚宴後,清除餐桌布。在這天卸下祭台布,有被引用來象徵基督受難時被剝掉衣裳,但這並沒有歷史根據。


2010年的主的晚餐(聖周四)

今天黃昏,天主教舉行另一台彌撒。約在十世紀時,這彌撒用以紀念「主的晚餐」。於是,逾越節三日慶典便以紀念「主的晚餐」,作為隆重開始。



「濯足禮」,在五世紀的耶路撒冷教會,已經舉行;後來也被東西方其他教會所採用。


七世紀時,在聖周四黃昏彌撒後,教宗給與他同住的人洗腳,但從不是在禮儀中進行,直至梵二禮儀更新。教宗給與他同住的人洗腳後,便與窮人共進晚餐;如此,才流露出感恩祭的意義:耶穌願與窮人及邊緣人士共餐,並願意我們在這些人身上認出他。


應注意感恩祭與「洗腳」的聯繫。「洗腳」不當流於只為戲劇地重演耶穌在最後晚餐所做的。若望福音中,沒有建立感恩祭的敍述,但所記載的「洗腳」,就是感恩祭的具體象徵:謙遜服務,以說明感恩祭的所有內容。「洗腳」是感恩祭的圖像和象徵。聖周四常被稱為 Maundy Thursday。(Maundy 是英譯拉丁文mandatum,命令之意)。這一天,教會記取主在晚餐中的命令:「你們要這樣做,來紀念我。」




在若望福音,這命令以另一方式表達:「你們也該彼此洗腳」,作為彼此服務的象徵。聖周四是為Maundy Thursday,由於主的雙重命令:舉行感恩祭(主犧牲的紀念),以及彼此服務。


為具體地表達洗腳的意義,教會促請我們在這一天,以金錢或實物,捐獻給窮人(在禮書中,全年只有這一天,說明要這樣做。)


晚上彌撒後移離未領完的聖體,是一古老習慣;隨著十三世紀教宗烏爾班四世推行聖體聖血節,聖周四黃昏彌撒後恭移聖體,漸以隆重的方式進行。


卸下祭台布,是一古老做法,顯示感恩祭已告結束,正如在隆重晚宴後,清除餐桌布。在這天卸下祭台布,有被引用來象徵基督受難時被剝掉衣裳,但這並沒有歷史根據。


2010年3月31日 星期三

主的晚餐(聖周四)


是日黃昏,舉另一台彌撒。約在十世紀時,這彌撒用以紀「主的晚餐」。


於是,逾越節三日慶典以紀「主的晚餐」,作為重開始。


 


「濯足」,在五世紀的耶教會,已經舉;後也被東西方其他教


會所採用。


 


七世紀時,在聖周四黃昏彌撒後,教宗給與他同住的人洗腳,但從是在


儀中進,直至梵二新。教宗給與他同住的人洗腳後,與窮人共進晚餐;


如此,才流露出感恩祭的意義:耶穌願與窮人及邊緣人士共餐,並願意我們在這


些人身上認出他。


 


應注意感恩祭與「洗腳」的繫。「洗腳」於只為戲劇地重演耶穌在


最後晚餐所做的。望福音中,沒有建感恩祭的敍述,但所記載的「洗腳」,


就是感恩祭的具體象徵:謙遜服務,以明感恩祭的所有內容。「洗腳」是感恩


祭的圖像和象徵。


 


聖周四常被稱為 Maundy Thursday。(Maundy 是英譯丁文mandatum,命


之意)。這一天,教會記取主在晚餐中的命:「你們要這樣做,我。」


望福音,這命以另一方式表達:「你們也該彼此洗腳」,作為彼此服務的象徵。聖周四是為Maundy Thursday,由於主的雙重命:舉感恩祭(主犧牲的紀),以及彼此服務。


 


為具體地表達洗腳的意義,教會促請我們在這一天,以錢或實物,捐獻給


窮人(在書中,全只有這一天,明要這樣做。)


 


彌撒後移完的聖體,是一古習慣;隨著十三世紀教宗烏爾班四世推


聖體聖血節,聖周四黃昏彌撒後恭移聖體,漸以重的方式進


 


卸下祭台布,是一古做法,顯示感恩祭已告結束,正如在重晚宴後,清


除餐桌布。在這天卸下祭台布,有被引用象徵基督受難時被剝掉衣裳,但這並


沒有史根據。


主的晚餐(聖周四)


是日黃昏,舉另一台彌撒。約在十世紀時,這彌撒用以紀「主的晚餐」。


於是,逾越節三日慶典以紀「主的晚餐」,作為重開始。


 


「濯足」,在五世紀的耶教會,已經舉;後也被東西方其他教


會所採用。


 


七世紀時,在聖周四黃昏彌撒後,教宗給與他同住的人洗腳,但從是在


儀中進,直至梵二新。教宗給與他同住的人洗腳後,與窮人共進晚餐;


如此,才流露出感恩祭的意義:耶穌願與窮人及邊緣人士共餐,並願意我們在這


些人身上認出他。


 


應注意感恩祭與「洗腳」的繫。「洗腳」於只為戲劇地重演耶穌在


最後晚餐所做的。望福音中,沒有建感恩祭的敍述,但所記載的「洗腳」,


就是感恩祭的具體象徵:謙遜服務,以明感恩祭的所有內容。「洗腳」是感恩


祭的圖像和象徵。


 


聖周四常被稱為 Maundy Thursday。(Maundy 是英譯丁文mandatum,命


之意)。這一天,教會記取主在晚餐中的命:「你們要這樣做,我。」


望福音,這命以另一方式表達:「你們也該彼此洗腳」,作為彼此服務的象徵。聖周四是為Maundy Thursday,由於主的雙重命:舉感恩祭(主犧牲的紀),以及彼此服務。


 


為具體地表達洗腳的意義,教會促請我們在這一天,以錢或實物,捐獻給


窮人(在書中,全只有這一天,明要這樣做。)


 


彌撒後移完的聖體,是一古習慣;隨著十三世紀教宗烏爾班四世推


聖體聖血節,聖周四黃昏彌撒後恭移聖體,漸以重的方式進


 


卸下祭台布,是一古做法,顯示感恩祭已告結束,正如在重晚宴後,清


除餐桌布。在這天卸下祭台布,有被引用象徵基督受難時被剝掉衣裳,但這並


沒有史根據。


美國紅心無咖啡因罐裝健怡可口可樂


最新在 城市超級發現的新一款美國無咖啡因健怡可口可樂。最吸引是罐上有一個紅心,原來是為了推廣美國女性心藏健康計劃。


 



美國紅心無咖啡因罐裝健怡可口可樂


最新在 城市超級發現的新一款美國無咖啡因健怡可口可樂。最吸引是罐上有一個紅心,原來是為了推廣美國女性心藏健康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