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8日 星期二

深水埗麗閣邨

麗閣邨位於深水埗區,於1981年入伙,現有約8,500人居住,由房屋委員會管理。麗閣邨的地皮屬於深水埗軍營,軍營於1977年關閉後部分位置便建成了麗閣邨 、怡閣苑及深水埗公園。


麗閣商場、街市及停車場屬領匯擁有。




該邨有8座樓宇,3座相連「I」型樓宇和5座舊長型樓宇。原有屋邨以啡色為主調。現在正進行粉飾工程,改成粉紅和綠色。






邨內常受烏鴉滋擾,所以掛有不少可以反光的光碟。


深水埗麗閣邨

麗閣邨位於深水埗區,於1981年入伙,現有約8,500人居住,由房屋委員會管理。麗閣邨的地皮屬於深水埗軍營,軍營於1977年關閉後部分位置便建成了麗閣邨 、怡閣苑及深水埗公園。


麗閣商場、街市及停車場屬領匯擁有。




該邨有8座樓宇,3座相連「I」型樓宇和5座舊長型樓宇。原有屋邨以啡色為主調。現在正進行粉飾工程,改成粉紅和綠色。






邨內常受烏鴉滋擾,所以掛有不少可以反光的光碟。


今日看了一篇有關餐廳供應水的散文有感而發。普遍香港餐廳都會提供茶或水,連麥當奴亦會提供。但大家會有經驗,一些高級甚至可以說是「扮高級的餐廳」往往不提供水或茶,而是待應推銷飲品或瓶裝水,以增加收入。原來在日本,食肆提供茶是基本禮貌,而客人要求水,雖然日本人會感覺古怪,但為了禮貌亦會提供。其實一杯水並不值甚麼錢,但可以見出食肆的關心和誠意。無謂為了一杯水而顯得小家子氣。


2008年4月5日 星期六

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120年展覽

先來介紹主教座堂。最初,聖母無原罪堂於一八四二年建於威靈頓街。這座教堂曾在一八五九年被祝融光顧,夷為平地、後來重建。一八八一年教會當局鑑於鄰近環境不宜再作宗教聚會地點,於是在堅道購地建造現時的主教座堂。威靈頓街的教堂便於一八八六年被商家購買後拆卸。現時的主教座堂於一八八八年十二月七日聖母無原罪節日前夕舉行首次的獻祭。


這教堂是一座仿歌德式設計的建築物,由倫敦一閒公司負責設計。教堂的形狀猶如一個希臘十字架,但它的右邊卻較左邊短,全長八十二,闊四十二米,高二十三點另中央尖塔高十米,設有座位一千多個。





1999年維修捐款人士的牌匾



經樓上放有管風琴,不過現時已改為使用電子琴。



住經樓的鐵樓梯



 



主祭台


 


主教座位



1932年裝嵌的彩色玻璃



聖母無原罪像



1952年建造的告解亭



耶穌苦像十字架



麵餅,感恩祭時神父會祝聖成為聖體。



水和葡萄酒,感恩祭時神父會祝聖成為聖血。



 


大型的聖堂都會在旁邊設有小聖堂


亡者小堂,聖約瑟祭台原屬威靈頓街聖堂,由前意大利國王於1860年捐贈,祭台上刻有意大利薩伏依Savoy王室的徽號。



原是愛德小堂,有聖安多尼祭台。現在聖安多尼像已放在一旁,改放聖母像,改為福傅小堂。上面圓形玻璃窗是聖神(基督教稱聖靈)降臨。左右兩面尖窗是香港傳教歷史的一些人物,亦有漁船及香港建築物,表示教區在聖神推動下,應不斷在香港傳福音,與港人同行。



中華殉道聖人小堂左右兩面尖窗是描繪一些在中國傳教被殺的傳教士。



聖體小堂。耶穌聖心祭台是1860年威靈頓街聖堂重建時的祭台。



露德聖母山



主教座堂120年展覽地點:香港堅道天主教教區中心9


日期43日至15














教宗的為主教座堂120年祈福的祈福紙。


 


120年歷史的展品並不多,有點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