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夜晚餐是在屯門一間素菜館吃素聖誕晚餐。很佩服老闆的創意,在中式素菜館賣西式素菜。味道很好,份量已令人非常飽肚。
2007 年天主教香港主教陳日君樞機聖誕文告
http://www.hkdavc.com/christmasmessage2007.html
聖誕節一向帶來人間溫暖
可惜,近來香港
令人心酸的社會悲劇不斷發生
家庭破裂
小生命被殘害
青年人自毀前途
倫常關係被受嚴峻挑戰
我們天主教深信
健康的社會建基於健康的家庭
所以我們繼續悍衛健康的家庭價值
面對嬰孩天真無邪的微笑
面對青年人朝氣勃勃的動力
面對成年人自強不息的堅持
我們回想瑪利亞和若瑟
他們在寒風中為小耶穌帶來溫暖
我們誠心祝賀香港每個家庭
能真正有聖誕的喜樂!
2007 年12月24 日
聖誕牧函 |
各位主內兄弟姊妹: 在將臨期牧函裡我強調了「婚姻的神聖,家庭的重要,生命的寶貴」。這兩星期內的很多新聞使我更覺悟到這題目的急切性。今以一個特殊方式給你們這聖誕牧函。 (一) 以下是本人投稿報章的一篇文章 (編按:明報十二月十九日刊出),在這裡供教友們研讀。 性教育不等同避孕教育 最近不少專家在傳媒中大談香港性教育不足,主張加強青少年的避孕知識,明白意外懷孕的風險,並提出及早尋求合法墮胎手術作為解決問題方法云云。 筆者亦認同本港的青少年性教育有不少值得改善的地方,例如不應只停留在生理反應的層次,還該觸及情感、社交、生涯規劃、婚姻、孕育生命、家庭、倫理甚至精神的幅度。性既然涉及整個人——肉體與靈性——個人成長及人與人的關係,性教育便需要與年齡相配 (age appropriate)、整全性 (holistic) 及深入 (in-depth),不致流於只是處理性的表象,如性病、避孕等。 性教育無可避免地是具有價值取向的教育工作 (value education),因為所謂價值中立 (value-free) 的說法本身已是一種價值取向。當某人提議可考慮以墮胎手術結束一個無辜胎兒的生命以解決未婚少女意外懷孕時,這人對生命已有一套特定的價值觀。現今傳媒論述往往將具有婚姻、家庭及生命價值取向的性教育定性為「壓抑」、「禁慾式」的重軛,而不是引導青少年學習自制 (self-mastery) 及尊重自己及他人身體尊嚴的培育工作,這種說法令人遺憾。現代心理學清楚指出,自主自制是品格成熟及成功人生的必然要素。我們教育學生在學業及體格上的進步需要自律及操練,為何偏偏在性心理發展 (psychosexual development) 方面卻剔除節制紀律的訓練呢? 最後,家長是子女們性教育的啟導者與首要導師,他們有天賦的責任及權利將健康積極的性教育觀傳授給下一代,並造福社群。學校或其他社會建制應強化他們在性教育方面的職責與功能,而不是繞道或取代他們的角色。父母這份自然權利當受到文明社會的尊重。 (二) 我發起一個徵文運動,歡迎教內外青年、成人,環繞上面的文章,宣講:「青年男女之間純潔的愛才真正是甜蜜的,團結的家庭才給生命恆久的支持,一個社會能歡迎新生命並教育他們走天主誡命的道路才能帶來幸福。」(詳情稍後見公教報) (三) 本人會聯繫教會內有關人士準備招開一個記者招待會,介紹教會的性教育概念。 馬槽裡的聖嬰在痛哭。太多青年被誤導了,太多家庭破碎了,太多小生命被遺棄了。讓我們安慰這位為我們降生的嬰孩天主,願無染原罪,完全純潔的瑪利亞教我們怎樣安慰祂。 您們的主教 陳日君樞機 二○○七年 |
聖誕節大家少不免會吃喝玩樂,或到商場購物,見到街上這情景,你會點呢?
主說你為最小的弟兄所做的事,就是為我而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