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9日 星期日

長春園以外的錦田水頭村古蹟(二)

水頭村洪聖宮

錦田水頭村的洪聖廟 (水頭村31),位於清樂鄧公祠旁,於明成化期間 (1465-1487) 為供奉洪聖爺而建,洪聖廟原本是一個神壇 (其實大部份村落間的廟宇是由一個簡單的神壇開始),於清未1900年曾經進行修茸,最近 1984 年重建。據亞洲電視香港18節目表示,門前加裝的高鐵網是防止村民在洪聖宮前空地踢波時不少心破壞建築物。網頁資料指未有對外開放。那麼,我能入內拍照是幸運了。



1984年水頭村洪聖宮重建的碑記。







1984年洪聖宮重建的牌匾。

洪聖爺像。




1986年洪聖宮重建的牌匾。




太歲神像,只是一個手持搖鈴的童子,擺出一副報時模樣。大澳關帝古廟及元朗舊墟大王廟亦有。












 從門外可以看到裡頭仍然擺放著清朝道光年間的香爐和化寶鼎等,由鄧鳴鸞、鄧鳴鶴等人先後於道光元年(1821)及道光九年間(1829)奉立,相信跟考中功名之事有關。

洪聖與天后都是海神,中國南方沿海漁民甚為篤信。相傳洪聖大王是唐朝重臣,姓洪名熙,官至番禺剌史,通曉天文地理,商旅漁船常得他幫助,可惜早逝,為紀念他並祈求庇蔭,沿海漁民建廟祀奉,及後亦受唐朝皇帝封為南海廣利洪聖大王。

年卅晚,錦田鄧氏的水頭村及水尾村,分別在村內的洪聖宮及天后宮進行酬神,並兼分豬肉。水頭村並請來喃嘸師傅進行約十五分鐘的儀式,然後才將預先包好的豬肉,分發及各門頭。

洪聖寶誕
洪聖誕本於農曆二月十三日。鄧氏村民每逢農曆元月十五日都會舉行洪聖寶誕,亦有舞獅助慶和搶花炮活動。由於鄧氏各房分支繁衍,洪聖誕慶祝活動把宗族聚集,抽花炮的活動把原來鄧族各房人團結起來。錦田鄧族除了在正月十五奉賀洪聖誕外還在當日舉行開燈儀式。所謂「開燈」即是在上一年度出生的鄧氏男丁,均需在正月十五日由在家長帶同到祠堂祭祖,並於丁頭簿登記「丁頭」,日後就可享有所有族中男丁應享的一切權利。除此之外,家長要帶備一鍋粥、幾個小菜,到祠堂供族人分享,此為「食燈粥」。


清樂祖族人所煮的菜餚以長方形盒子盛載,內分八至十二格,有腰果肉丁、西芹鮮魷、荷荳臘腸、冬菇蠔豉、大蝦、雞和鴨等,並在表面鋪上芹菜,寓意小孩日後勤勤力力。由於這一餐為小孩而設,故傳統上以粥代飯,稱為「丁粥」或「燈粥」。之後,添丁家庭從大花燈取出燈芯放在斗桶內,捧回家中安奉。

水頭村鎮銳鋗鄧公祠





鎮銳鋗鄧公祠是屬兩進一院三開間布局建於清初康熙年間 ,又名茂荊堂,取其荊花正茂之意,由清進士十七世祖鄧文蔚倡建 。祠堂曾於清乾隆元年(1736)、嘉慶廿二年(1817)及於道光年間重修 。該祠於1980年亦曾重修,該年重修的費用由鎮、銳祖兩房子孫隨緣捐助,不足之數再由鋗房子孫負責,重修工程以三合土代替原來的磚木結構 。 鎮銳鋗鄧公祠所奉祀的為十世祖鄧鎮、銳、鋗三兄弟,傳言九世祖洪贄因娶何氏而涉入藍玉案 。洪贄兄洪儀有欽、鎮、銳三子,洪儀以弟洪贄品性純良,如發配充軍,必遭不測,乃代弟充軍,回鄉途中於江南娶黃氏,生鋗,後客死異鄉。黃氏攜洪儀之靈骨與鋗至錦田相認。鋗早逝,欽以次子廣海過繼。清康熙年間,鎮銳鋗三房子孫建立該公祠將鎮、銳、鋗三公並祀。 祠內供奉了由始祖至十五世祖洪儀公、十六世祖鎮、銳、鋗及其子孫的神主牌 。該祠除了供奉先人外,更為族人聚會之所,而且祠堂部份亦曾用作幼稚園之校址 。

水頭村廣瑜鄧公祠
廣瑜鄧公祠,又名來成堂,位於錦田水頭村。祠堂建於清朝康熙四十年(一七O一年),乃鄧氏第二十一世祖鄧像六(又名鄧直見)為紀念第十七世祖鄧廣瑜(別名鄧松峰)而興建。據祠堂的石碑記載,鄧氏族人曾於清朝乾隆四十七年(一七八二年)籌募經費重修祠堂。

同樣是力榮堂書室大門門聯-「南陽世澤  稅院家聲」。

位於正門旁的設祠土地神位。


廣瑜鄧公祠於20101112日被列為法定古蹟。

廣瑜鄧公祠屬兩進一院三開間布局。天井兩旁為廂房。










花炮。



正廳設有神龕,以供奉鄧氏歷代祖先。


廣瑜鄧公祠在清乾隆四十七年重修的碑記。

廣瑜鄧公祠為清朝民間建築,屬兩進一院三開間布局。天井兩旁為廂房,後進正廳設有神龕,以供奉鄧氏歷代祖先。建築物牆身以青磚築砌而成,屋面蓋以傳統的木結構金字瓦頂。祠堂正面外牆獨特的灰塑裝飾和祠內刻工精細的木雕,至今仍然保留下來。

過往,廣瑜鄧公祠曾先後改建為店舖和工廠。祠堂的全面修復工程於一九九六年竣工,工程由古物古蹟辦事處及建築署監督。

水頭村便母橋







錦田水頭村的便母橋,由錦田鄧俊元建於康熙四十九年 (1710),出於一份考心建造一條石橋,方便其母親穿梭水頭村和錦田泰康圍探望。石橋由六塊花崗石板,並排架於石墩之上,同時在奠立了一個花崗石碑記載這件事件。據悉便母橋前後興建了六年,相信錦田鄉各村無論祠堂或書室都正值大興土木,未能暸解一條石橋會佔去六年時間。





元朗民政事務處因應原有的便母橋建築簡單而且日久失修,在旁建一條更合符今天安全標準的水泥橋(相片在2012年拍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