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9日 星期三

從街道建築找歷史: 九龍彌敦道


彌敦道 (Nathan Road) 位於九龍,連接旺角與尖沙咀這兩個主要商業區,以港督彌敦命名,是香港最著名的街道之一。


從梳士巴利道交界向北望向彌敦道。(2013年3月拍攝)


晚上由梳士巴利道交界向北望向彌敦道。(2010年拍攝)


尖沙咀前凱悅酒店外各北望向彌敦道。(1970年代)

從彌敦道望向重慶商場(今天的重慶大廈)
尖沙咀清真寺外的彌敦道。(2011年拍攝)


尖沙咀彌敦道的栢麗購物大道
栢麗購物大道的聖誕燈飾

從柯士甸道交界向南望向彌敦道。(2003年10月拍攝)


從柯士甸道交界向北望向彌敦道。(1960年代)



從佐敦道交界向南望向彌敦道。(2007年拍攝)


彌敦道嘉賓大廈及裕華國貨



裕華國貨的廣告版曾用作宣傳北京奧運會馬術比賽



旺角彌敦道夜景

從登打士街交界各北望向彌敦道。(1951年)



從亞皆老街交界向南望向彌敦道。(2007年拍攝)


晚上從旺角道向北望向彌敦道。(2011年拍攝)
從界限街交界向南望向彌敦道。安康寧藥房今天仍在(1973年)


彌敦道南至梳士巴利道,北接長沙灣道,經過佐敦及油麻地一帶,是九龍區最主要的幹道。全長約3.6公里。港鐵觀塘線及荃灣線太子站至尖沙咀站段均通過此路底下。


1900年的彌敦道大約在今天尖沙咀栢麗購物大道外。兩旁綠樹林蔭。
彌敦道早於
1860年夏季開始由英軍工兵修築,原來在中英還未簽訂《北京條約》(18691024)前,九龍半島已獲當時兩廣總督勞榮光以租賃形式,把九龍半島以每年五百元租給港英政府。彌敦道最初命名為羅便臣道(Robinson Road),以紀念1861119下午3時前來接管九龍半島的港督夏喬士·羅便臣爵士。1887年,彌敦道(即當時的羅便臣道)的範圍只是南至中間道,北至柯士甸道。

 

1904年,總督彌敦爵士大力發展九龍半島,為了讓九廣鐵路英段更積極發展,於是擴闊彌敦道為一條主要大道,並延長至窩打老道。在1909319,為避免此路與香港島的同名街道混淆,香港政府決定把該道路更名為彌敦道,以紀念擴建該路的香港總督彌敦爵士。最初將彌敦道擴闊成一條可作六線行車的大道,並在路的兩旁種滿大樹時,九龍半島仍然是人煙稀少的地區。當時的人稱彌敦道為彌敦的蠢事(Nathan's Fool),但事實時間證明了彌敦爵士的遠見。

 

1911年,英國皇儲佐治五世加冕為英皇。為紀念此事,英屬香港政府將剛落成由窩打老道至亞皆老街的新路命名為「加冕道」。1926年,加冕道延長至界限街,而香港政府決定將加冕道和彌敦道合併為彌敦道。

 

1924125政府刊憲公佈重新編排彌敦道兩旁的道路門牌,從中可以知道當年一些重要建築物及位置。

 


約1950年至1960年初從北海街交界向南望向彌敦道。當時仍可見路旁的樹木


1960年代以前,彌敦道是兩旁種滿大樹的林蔭大道。後來大部份的樹木因為阻礙雙層巴士行走而被鋸去,現在只剩下九龍公園一小段仍然留有當年種下的大樹。

 

2009年是彌敦道通車的一百週年紀念,香港電台舉辦了一個名為「彌敦道百年」慶祝活動。網址:http://teenpower1.rthk.org.hk/teenspecial/nathan10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