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道(Electric Road)是東區的一條著名道路,位於北角英皇道之北,由南至東北連接天后及北角,於東端與渣華道連接,長約1公里。
電氣道是北角未填海前的海岸線,屬於舊筲箕灣道的一部份,早於1840年代初期已存在。
1904年,香港電車通車,當時駛經尚屬筲箕灣道一部份的電氣道。1913年,香港電燈公司的位於灣仔的灣仔發電廠(即現在電氣街附近)以不足以應付香港島的電力需求,便於北角炮台山區興建北角發電廠,因第一次世界大戰影響,延至1919年夏天才運作。發電廠興建後,帶動了北角的發展。1929年,電氣道完成了改善工程,並將此路命名為電氣道(Electric Road,當時將Electric譯作「電氣」)。在英皇道正式通車前,電氣道為北角區最繁盛的道路。1935年6月21日,英皇道通車後,電車便改經英皇道的雙軌路段。
天后港鐵站外的電氣道。(2011年拍攝)
興發街及維園道交界的電氣道。(2011年拍攝)
琉璃街交界的電氣道。附近的天后一帶有不少食肆。(2011年拍攝)
銅鑼灣街市外的電氣道。前方是屈臣道交界。(2011年拍攝)
街市旁為銅鑼灣警署舊址,現址為商廈「銅鑼灣電氣道148號」。80年代,已經高度發達的銅鑼灣因為要協助港島區發展,使在區議會及一些事務上分別加入灣仔區和東區.而銅鑼灣警署的職務亦平均分給灣仔警署和北角警署,銅鑼灣警區終於在1988年與北角警區合併。
銅鑼灣街市。(2011年拍攝)
舊北角發電廠
北角發電廠是香港昔日一座發電廠,位於北角電氣道(現炮台山城市花園西側一帶)。發電廠用以取代不敷應用的灣仔發電廠。選址北角的原因,是因為當時北角已是遠離市區的地點。工程早於1913年開始,但因第一次世界大戰影響,延至1919年夏天才運作。啟用初期,發電廠總發電量大約為3,000千瓦。發電廠前的道路,因發電廠而命名為電氣道,而附近的大強街 (Power Street) 及電廠街 (Tin Chong Street) 也與發電廠有關。
不過這些不中,另一些又不西的街道名命,真是要先了解地區的發展才能了解背後命名原因。
二次大戰時日軍炮轟防守北角發電廠的英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及香港日治時期,發電廠受到破壞。經過戰後的修葺及多次擴建,發電廠能夠應付香港1950年代的大量電力需求。
1950年代的北角發電廠及維港。
1966年,發電廠總發電量達到34兆瓦。
1977年3月25日,北角發電廠發生火警,引致中區至柴灣一帶一度大停電。
隨着城市發展,北角已融入為市區的一部份,北角發電廠也影響附近的環境。因此,香港電燈於1968年興建鴨脷洲發電廠,並於1978年正式關閉北角發電廠。北角發電廠原址則發展為現在的大型私人屋苑城市花園。
北角電氣道天后附近從前滿是五金材料店及車行,隨著社區發展,這條連接北角及天后的長街慢慢轉變。如今於這條街道上(近天后)開設的食店不下數十家,各式各樣、豐儉由人。
城市花園
北角發電廠在1978年關閉後,原址由長江實業經過規劃,由1983年至1986年間分兩期落成城市花園。城市花園位處北角電氣道233號,臨海而建,由14幢樓高28層的住宅大廈組成。其中第1-6座為第1期,而第7-14座為第2期,合共提供2,393個住宅單位,住客達9,000多名。屋苑內的行車馬路本屬於私家路,後來才收歸政府管理,並命名為今時的城市花園道,然而屋苑地段仍保持為電氣道233號。另有一間城市花園酒店,位於城市花園道9號,由信和集團管理。
1983年12月,當時仍未結業的百貨公司—大大公司曾於城市花園開設分店,店舖為集團自置物業,總值達3億港元,共有3層,面積達25萬呎,是當時香港其中一家最大的百貨公司分店。店舖位於城市花園1、2及3座基座商場的地庫、地下及1樓,其地庫亦設有兒童樂園,正門則設於電氣道,1986年3月結業。其後改裝成城市中心商場。
電氣道及福蔭道交界的硯殼汽油站。(2011年拍攝)
炮台山AIA Tower 友邦廣場對出的電氣道。(2011年拍攝)
電氣道岳王古廟。(2011年拍攝)
岳王古廟位於銅鑼灣東部(這是因地理名稱,香港早年稱呼的銅鑼灣,並非港鐵站附近現今的銅鑼灣)電氣道,是香港唯一以奉祀岳飛為主神的廟宇。
岳王古廟在戰前已有,當時是建築在路邊一座高台之上,後來由於該區開始發展及修築馬路,才在路邊建築石墻維護古廟,並建門樓加以關欄,惟因倉猝建築,沒有加以設計,建成一座西式的三合土門樓及鐵閘,而花崗石砌的圍牆亦如花園別墅的圍牆。
八十年代末銅鑼灣警區未與北角警區合併以前,岳王古廟附近是前銅鑼灣警署,銅鑼灣街市,不少警務人員都信奉【精忠報國】的岳王爺,每逢岳王神誕,都會到廟中去賀誕上香。
麗東酒店對出的電氣道向西望。(2011年拍攝)
舊物料供應處貨倉對出的電氣道面向北角方向。(2011年拍攝)
電氣道市政大廈外的電氣道。(2011年拍攝)
電氣道市政大廈。(2011年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