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7日 星期五

從街道建築找歷史: 上環廣福義祠


一間鐵皮搭成的廟,雖不知見證了香港開埠早期華人聚居及醫療發展的歷史,這就是上環的廣福義祠。現已被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廣福義祠,又名百姓廟,座落在太平山街與磅巷交界。之前已介紹這一帶是華人聚居的地方。廟宇初時是供奉遠道來港謀生而客死異鄉的坊眾百姓,亦是香港唯一祀奉地藏王的廟宇。地藏王是一位能下達地府界超渡眾生的菩薩,可使廟裡的數百不同姓氏亡魂脫離苦海,得以安息。


廣福義祠是由當代坊眾殷商集資,於清咸豐六年(1856)建成,門額有「廣福慈航」四個大字。該廟原是香港華人供奉祖先的祠堂,並為無法運回故鄉安葬的先人設置靈位,當時太平山街一帶有大量華人聚居,人口眾多無人管治下產生治安及衛生問題。1860代該區鼠疫流行,染上鼠疫者大都聚集在廣福義祠內外,不少更是無依無靠的貧民,令該義祠成為患病華人的收容所。



廣福義祠早期經營不善,環境擠迫,衛生惡劣,其問題被一間英文傳媒發現報道後,轟動全港一時。1869年港府下令封閉該廟宇及解散義祠組織,此時卻引起了香港華人對當地醫療設施缺乏的關注,同時促使籌建東華醫院。1872年位於上環普仁街的東華醫院落成,該院除另闢地方作為貧苦垂危患病華人的收容所,並將廣福義祠收歸東華管理,而贈醫施藥的善舉亦由東華醫院統辦。 1991年灣仔的濟公廟遷拆,將濟公佛併入在廣福義祠裡奉祀。


現時百姓廟正殿除供奉地藏王菩薩,神壇上亦供奉濟公聖佛,每年 農曆七月三十日 為地藏王誕,濟公誕則為 農曆四月初八 日及 八月廿五日 。廟內另有六十太歲及十王殿等,後殿則是坊眾的百姓祠堂。由於是百姓廟,據聞每一靈位都設有一個香爐,令該廟祠堂的香爐成為全港香爐最多的廟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