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dier 的世界

2014年11月30日 星期日

香港的「泰山石敢當」

›
在新界公路旁很容易看見「南無阿彌陀佛」的石碑,相信該處曾經發生交通意外。但你又可會留意路旁刻有「石敢當」的石碑?不但沒有留意,甚至連來源及意思也不知道。它們由私人所建,所以未受政府重視及保護,更加不要說要歷史評級。 本地歷史研究者及作者陳天權先生在 2011 年大公報的...
2014年11月29日 星期六

紅磡黃埔區的由來與發展(六)

›
由於二之大戰後香港人口增加帶來房屋問題,令土地價格上漲,政府興建公營廉租屋時,黃埔船塢也想在地產分一杯羹。 1954 年埔船塢公司將位於香港仔船塢部份土地交還政府興建道路,以換取政府批准出售部份黃埔船塢土地。   估計是 1970 年代初的黃埔船塢。中央是有鐘塔的船...
2014年11月28日 星期五

前九龍船塢紀念學校

›
  空置的前九龍船塢紀念學校。 (2012 年拍攝 ) 二次大戰後,隨著香港人口增加,不少華人在黃埔船塢工作及在紅磡居住,其子子女對教育需求甚殷。 順應員工及街坊的訴求 , 香港黃埔船塢有限公司於 1948-1949 年間與教育司署斥資 50 萬港元興建九龍...
1 則留言:

紅磡黃埔區的由來與發展(五)

›
戰後紅磡的工廠損毀嚴重,但很快又能重上軌道,重投生產。由於工業聚集,紅磡成為後來大陸新移民落腳的地方。 1962 年紅磡及黃埔船塢地圖。 區內觀音山及大環山成為木屋林立的地方,成為基層市民棲身之所。稱為觀音山因為前面有一座觀音廟。同一時期,港府在九龍各處大量...
2014年11月27日 星期四

紅磡黃埔區的由來與發展(四)

›
紅磡有四條街因著九廣鐵路高層職員而被命名 :必嘉街 (Baker Street) 、必嘉圍 (Baker Court) 、獲嘉道 (Walker Road) 及溫思勞街 (Winslow Street) 。 1914 年九廣鐵路九龍總站。
1 則留言:
2014年11月26日 星期三

《非我族裔:戰前香港的外籍族群》

›
剛完成我從網上資料整理出來的葡人在港的情況 ,並在網誌上載了這編文章。 說時遲那時快,現在坊間已經推出由丁新豹博士及盧淑櫻博士著作的《非我族裔:戰前香港的外籍族群》,涵蓋的族裔更廣,而且不少內容更是少為...
2014年11月24日 星期一

又到2014聖誕節(四)

›
小丸子又有心事?華人置業的銅鑼灣地帶和皇室堡也用小丸子作主題佈置聖誕節。
‹
›
首頁
查看網路版

留住香港歷史的回憶。所有香港風景照片可自由選用,只要有銘謝便可以。

soldier
檢視我的完整簡介
技術提供:Blogger.